美經濟似醒還睡 振經濟左右為難

美國聯邦儲備局的褐皮書顯示,美國經濟復甦放慢步伐,加深了市場對前景的憂慮。褐皮書是聯儲局議息時的依據,現時美國加息的機會可以斷言在今年也不會出現,存在爭議的是:經濟會不會「二次探底」?是加注刺激經濟?還是削赤為先?陷入所謂「兩難」局面。

近期美國經濟數據乏善可陳,刺激起「二次探底」的聲音,較早的要算聯儲局的議息紀要,雖然並未把「復甦」的字眼抹去,但「若經濟前景出現顯著惡化,則需要進一步推出刺激政策」。不久前聯儲局還在談「退出」的策略,忽然轉口說「推出刺激政策」,內裏玄機不言而明,未提「二次探底」,但所指莫出其右。

「二次探底」近期經常見諸各種媒體和討論,但至今仍是否定的人士佔多數,此刻的經濟數據繼續忽冷忽熱,需待更多的數據去印證。正如褐皮書所言,美國經濟活動整體仍有溫和增長,少數區域漸失去動力,並特別提出「自購房稅務優惠四月底結束後,幾乎所有地區的樓市均呈疲弱。」諷刺的是,近期美國的經濟數據大部分強差人意,只有六月份新屋銷售及售價「獨好」;但新屋銷售增長創下三年來最大升幅,是建基於前一個月的歷史新低數字作比較,投資者只「選擇性」看亮麗的一面。

近日,美、中、港股市節節上升,美國企業的次季業績超過八成高於預期,成為股市炒上的動力。分析員已習慣「大跌眼鏡」,先不說他們有否故意低估企業盈利,為升市埋下伏筆,企業本身一直有向證券行發出盈利指引,管理層將指引定得保守一點,待派成績表時便可輕易「超標」,又可得到股東及投資者的嘉許,好過預期未必代表拿「高分」。

企業盈利可透過會計手法粉飾(即有管理的盈利),而經濟狀況則可透過貨幣政策去調節,過猶不及則會變成了扭曲。當人們以為金融海嘯重創需求時,在量化寬鬆政策刺激之下,經濟以驚人的速度復甦,企業立即要下急單、補存貨;到大家認為風暴已過的時候,衰退又悄然來襲,是否再用量化寬鬆(二點○版本)去拒敵,目前有兩派不同意見,但在美國中期大選迫近之際,如果經濟數據仍沒有起色,民主黨將不得不再推刺激經濟措施。

樓市和車市已清楚告訴市場,優惠措施只是一帖「止痛劑」,當藥效一過即打回原形,量化寬鬆只會將痛苦推遲。奧巴馬政府需要尋求新良方,一方面延長失業救濟,而明年一月到期的減稅政策結束後,難免要向少數富人開刀;民主黨與共和黨如繼續針鋒相對,結果是拖着美國經濟的後腿。歐洲明顯採取不同的策略,令人大感意外的是,歐洲的經濟數據完全將美國比下去,歐債認購反應理想,銀行壓力測試儘管「發水」,總算大部分順利過關,歐元兌美元也重上一點三○水平。

美國則處於十字路口,民眾習慣先使未來錢,借貸消費成風,由奢入儉太難,不是一時三刻可以看見成果。施政一年半,民望每況愈下的奧巴馬,手上可動用的本錢不多,唯一可做的是開動「伯南克直升機」繼續大灑金錢,不過這樣一來,全球經濟前景將會面對更長期的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