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多國早前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卻獨欠了印度這個亞洲大國。分析指出,印度總理莫迪之所以拒入RCEP,是擔憂一旦市場開放,國內經濟會敵不過外來競爭。莫迪打着經濟改革的旗號上台,然而處處遭遇阻力,例如自上周末起全國爆發聲勢浩大的農民示威,其中30萬人更衝破警方封鎖湧入首都新德里。這場風波的原因就是起於莫迪的3項農業改革法案。
莫迪的農業改革法案,簡言之就是試圖推動農產品市場化,在激活業界競爭的同時,減少政府補貼農民的沉重財政負擔。然而理想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雖然莫迪試圖增強印度農業經濟的競爭力,為印太經濟整合作準備,但在農民眼中卻看到另一幅圖像,如果任由市場決定農產品價格,議價能力就會操縱在大財團手中。
當局對今次農民湧入首都的處理手法是堵截和拘捕,警方在全國各地逮捕了上百名示威組織者,並在新德里外圍拘捕近千名試圖入城的農民。然而莫迪政府顯然低估了農民的怨氣,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印度經濟民生,農民更是首當其衝。除了醫療設施欠缺和防疫不力,封城更令大批農民工失業而被迫返回農村。莫迪政府並沒有對農民提供有力的支援,卻在疫情未除時強行改革農業市場,結果點燃了農民的怒火。
作為一個民主選舉和種姓制度並存的國家,印度正陷入階級固化和利益向城市精英階層傾斜的惡性循環。中央政府對農村地區缺乏有系統的政策支援和行政治理,導致農業生產力停步不前,然而在遇上新冠疫情或是面對RCEP一類市場開放協定時,卻先向農民的利益開刀,為政府財政減壓,同時壓低農產品價格以維持出口競爭力。惡性循環之下,印度非但無法透過加入國際經合組織來改善基層民生,反而可能引發嚴重的社會動盪。
面對農民的怒火,莫迪還有一個駕輕就熟的套路,就是激化中印邊境衝突以轉移國內矛盾。然而當下正值冬季封山,往山區調兵遣將需待明春融雪,在此期間,莫迪將要硬着頭皮面對農民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