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完整遇挑戰 諾獎得主也操戈

位於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亞,過去曾因饑荒而陷入震驚世界的人道災難。然而近20年來,該國憑藉和平環境及中資的大量投入,一躍成為非洲經濟發展典範。可惜好景不長,該國總理阿比‧艾哈邁德本月決定出兵平定北方泰格瑞省的叛亂,預示國家再度陷入戰爭與動盪的邊緣。阿比是去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不惜與政敵同室操戈,亦說明了當今世界和平面對的嚴峻挑戰。

事實上,阿比不是近年唯一引起爭議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在他之前,曾被視為緬甸民主女神的昂山淑姬,亦因被指無視軍隊強硬鎮壓國內的羅興亞人,而遭到西方口誅筆伐。對比之下,可以發現無論是昂山還是阿比,都面臨共同的挑戰,就是在多民族對立的困局下,如何支撐國家的統一完整。

埃塞俄比亞或陷內戰

就在阿比對叛軍發動軍事打擊時,昂山領導的執政黨順利贏得大選,奪下476個國會議席中的396席,比上屆大選還多了6席。緬甸一直面對信奉佛教的緬族與其他少數民族共存的問題。昂山執政後態度明確,雖然她領導的政府會嘗試與各族達成和解,但不會以分裂緬甸為代價,導致了她與羅興亞族的緊繃關係,最終演變成她與西方的決裂。

與此相比,阿比面對更嚴峻的局面:埃國的聯邦制度更為鬆散,一億人口分成80多個民族,且沒有佔主體位置的族群。阿比所屬的阿姆哈拉人佔全國人口30%,而今次叛亂的提格雷人佔7%,後者的政治派系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曾是埃國的執政黨,主張推行聯邦制度,而阿比上台後卻試圖推行改革,削弱地方權力,激化雙方矛盾。

埃國目前面對的最大危機,是地方和聯邦政府的軍隊勢均力敵,一旦爆發衝突,隨時演變成持久的內戰,令經濟成果付之流水。阿比為此宣稱政府軍只會採取有限度行動,然既已訴諸武力,則諾貝爾和平獎的光環難免失色。目前已有數萬難民為避戰禍而逃到鄰國蘇丹,埃國局勢還會波及索馬里等國的穩定。埃國各方現在都必須選擇,是繼續維持和平統一與經濟繁榮,還是重回饑荒的悲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