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形勢所逼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是大戰略,並沒有具體的行動綱領,因為牽涉地區廣泛,情況複雜,不可能定出全盤細緻的步驟措施,於是,大戰略方向定下來,便可以依形勢發展而把策略具體化。中國可以參考的是歷史上絲綢之路的發展與演變經驗。

絲綢之路是歐亞暢通的貿易之路,排除各種自然與人為障礙。近代的轉變,是西歐列強堵塞了陸上絲綢之路,壟斷海上絲綢之路,把主動權放在原來在歐洲處於邊緣地帶的西北歐,改變了整個貿易的流向。這樣的轉變,只反映西北歐的興起,卻妨礙了歐亞絲綢之路的進一步發展,導致絲綢之路的暫時衰落。

中國今天將之恢復,便與西北歐乃至美國(用跨大西洋、跨太平洋貿易來取代歐亞絲綢之路貿易)近200年的既得利益勢力產生了矛盾。中國的初心未必是要與歐美近200年的貿易霸權對抗,而是從本國復興的歷史課題來重振絲綢之路,卻出現非預期的效果。

自蘇聯解體以來,歐盟都着意重建歐亞的絲綢之路,反映歐洲的貿易重心已從跨大西洋方向轉回歐亞的連接,其中也許還包含歐盟東擴、開始與美國分庭抗禮的政治與經濟含意。歐盟東擴,吸納了東歐各國,不可能單靠歐盟便可以協助東歐發展來鞏固東擴的政治成果。歐盟重建與亞洲的連接,主要着眼東北亞的中國、日本、南韓,也迫不得已要與俄羅斯合作,近年便與美國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軍事東擴、圍堵壓迫俄羅斯分道揚鑣。

美國着眼的是軍事成果,鞏固其全球霸權,歐盟則是為了經濟發展和歐洲整合,兩者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而美國得逞,必然打擊歐盟的目標;歐盟成功,也進一步削弱美歐跨大西洋的結盟。歐洲靠攏亞洲,政經勢力大增,美國怎樣維持全球霸權?

中國的17+1與東南歐國家合作和一帶一路的其他項目,目的是打通原來直接連接歐亞的貿易之路,卻插入了歐盟與美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東擴途徑,一是17國中包括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國,必然的效果是分化歐盟與美國的控制。二是陸上絲綢之路實際上緩解歐美對俄羅斯的圍堵,也阻止美國對中國的圍堵。三是中國此舉呼應促進歐盟的歐亞連接政策,把歐盟拉進歐亞經貿的整合大局之內。

這些效果或許不是中國的初心,但戰略一定,形勢所逼,便使中國後續舉措只能依這個方向發展,歐美的應對也被困在一帶一路戰略規定的空間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