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簽署,全球最大自貿區成形,有利區內成立統一的「亞元」作為結算貨幣,跟美元與歐元分庭抗禮。
上世紀50年代,法國、西德、意大利等6國牽頭成立歐洲共同體,經不斷發展壯大,最終催生了歐元,另一方面,美元作為全球貨幣中的核心地位,各國要進行國際性貿易,特別是進行石油交易,必須以美元結算,因此美國政府只要開動印鈔機,便可「無本生利」地獲得他國的商品和服務。
早在本世紀初,有「歐元之父」之稱的蒙代爾,就曾「預言」未來世界將出現3大貨幣區,即歐元區、美元區和亞元區,蒙代爾構想,「亞元」在區域內流通,各國的現行貨幣可繼續流通,但必須跟「亞元」建立固定匯率。如今中、日、韓3國同處一個自貿區內,按說「亞元」的實現應更水到渠成。
有分析指出,RCEP的成員無論是經濟實力、政治制度等,均有很大的差異,部分東盟國家更與中國在南海有主權爭議。其實甚麼分歧都不重要,關鍵仍然是老美在背後攪局。例如印度退出了RCEP談判,除了經濟考慮,更多的在於政治上配合華府遏制中國,加上當時印度及中國邊境對峙正值最緊張之時,莫迪政府加入中國主導的貿易協定,在政治上不能過關。至於日本,撇開跟中國的分歧,自己也是美元霸權的最大受害者之一。自上世紀80年代「廣場協議」後,美國不斷藉貶值美元對日本「剪羊毛」,令後者經濟步入失落的20年。
當然,「亞元區」就算真正落實,也可能是中長期以後的事。眼下RCEP對北京的最大「利多」、無疑是擺脫美國戰略圍堵。只要RCEP運作良好,北京大可嘗試跟成員國加強軍事交流合作,包括在緬甸等地駐軍,從而加強在區內影響力,突破美國的島鏈封鎖。RCEP亦應考慮繼續擴容,下一步由東亞、東南亞擴軍至石油大國伊朗,甚至是作為一帶一路能源切入點的巴爾幹半島。只要中國能夠擺脫能源危機,自可在大國博弈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