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社會沒完了 防止抽刀方治本

勇者憤怒,抽刀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刀向更弱者。內地屢現報復社會惡性事件,動輒令無辜民眾慘淪殉葬品,作惡者多來自社會底層,或言受到不公對待,申訴無門;或言思想偏激,內心黑暗,以致稍遇不滿便「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遷怒的往往又是更弱者,叫人既無奈又悲哀,情況值得當局深思。

貴州安順市日前有公交巴士突然轉向衝入水庫,並釀成二十一死、十六傷的悲劇,當時就有輿論指事有蹊蹺,懷疑又是一起人為製造的蓄意報復社會行為。果不其然,當地警方近日完成調查後通報證實了這種猜測,並且交代涉案司機是因為生活不如意,以及不滿其承租的自管住房將被拆遷、向當局申請入住公租房又未獲批;致電政府投訴,想必亦未得要領,終以極端方式拖着一車人為其陪葬。

求助無門 化為怨恨

每遇這種事件,社會各界都習慣於講一番大道理,亦即涉案司機不論遭受了怎樣的不公,但絕不能成為其濫殺無辜、報復社會的理由,行為更屬不可原諒;所有被「拖下水」的人都不是令其遭受不公或走投無路的始作俑者,對他們的加害不但毫無人性,又是在製造更多的社會悲劇和不公。只是每次大道理照講,報復社會的惡性事件仍會照樣出現,洩憤者並未因各界的譴責批判而消亡,更不會在意社會原諒與否,反正連必死的決心都已打定,還顧及甚麼良知、人性?

因此更有必要弄清楚每一宗報復社會事件的背後動機,及提前做好防範工作,盡可能地避免類似行為再生。正如安順市政府強調指,調查組將會深入調查本次事件中房屋拆除和接訪接訴等操作過程,如發現違法違紀行為將嚴肅處理。然而,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亦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到底是甚麼原因刺激肇禍司機需行此極端,又是誰將其逼上絕路,都是一個個問號。就算政府行政沒問題,權當司機是個無賴刁民,想在拆遷補償等方面訛取更多,當局又是否對此有所警惕?面對隨時握着一車人命運之人,平時有否做好情緒安撫工作?

綜觀各類報復社會案件,當中多數涉及社會底層人士,包括失業者、退伍軍人、拆遷戶等,或是真的遭受了不公對待,或有誇大其詞成分,亦不乏撒潑耍賴之人。原因卻都是他們的生存狀態遭到嚴重威脅,處於走投無路邊緣,卻又求助無門、投訴無門,政府並未及時跟進,投以更多的關愛與包容。這些人心懷恐懼與不安,長久的失助無望難免轉化成怨恨,恨政府沒有用,因為難以下手報復,惟有向身邊的更弱者抽刀,故而政府必須擔起責任,給這些人活路走,否則類似危機只會繼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