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不如人屢受制 崛起短板需補齊

澳洲政府早前因鼓動國際社會赴華調查新冠肺炎疫情源頭,引發中澳兩國外交摩擦不斷,中方揚言以經濟抵制進行還擊,包括向澳洲大麥加徵關稅,以及將昆士蘭省數間肉商列入停止進口名單。惟據澳媒報道,澳洲一款品牌配方奶粉在中國的銷情再度走俏,公司需增聘人手應對,又表示對兩國間政治爭議可能會造成的風險「看不到任何負面反應」。

這現象其實不難理解,因為中國根本不具備抵制澳洲奶粉的條件,道理更是世人皆知的國產奶粉質量危機問題,從當年的「大頭娃娃」到之後的三聚氰胺毒奶粉、「結石寶寶」,再到近年的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醜聞頻出,毒害了多少無辜兒童,又令多少家長傷透了心,簡直不堪言說。對國產奶粉信心盡失的國人惟有將目標轉向國外優質奶粉,澳洲奶粉多年來正是憑此贏得中國消費者青睞,亦成為自身無力抵制的產品。

死穴被捏 動彈不得

只怕中國政府自己也不好意思拿奶粉來制裁澳洲,否則許多國內民眾也不會答應。就像印度民眾近期因中印邊境流血衝突紛紛發起抵制華貨運動,又是砸電視機,又是拒用智能手機、刪除App,結果中國某新款智能手機在印度剛開售幾分鐘就被搶購一空,說明印度民眾對一些中國貨也有「剛需」,那還怎麼抵制?當然,回歸到自身問題上,中國政府更應充分認識到國產奶粉的質量問題,亦是中國崛起的短板之一,包括一系列的食品、藥品等安全問題不解決,大國崛起也沒多少意義。

再如美英等國對中國科企華為公司的全面抵制行為,同樣是因自身的弱點,甚至是命門、死穴被別人捏在了手中,想動彈也不行,造成這種無奈局面的原因亦十分清楚;可嘆當年還有那麼多人抱着「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想法,不願吃苦搞科技研發,只想投機取巧,何其不智,教訓又是何等深刻。貿易戰的開打突然讓中國意識到,原來自己與美國的差距仍是那麼大,尤其在晶片等核心技術方面竟需如此依賴競爭對手的施捨,故當對方揮拳過來時,哪裏還有回擊的可能?過不了這一關,中國又拿甚麼崛起?

核心科技是企業之魂,亦是國家經濟發展、大國崛起的關鍵保障,靠「化緣」肯定得不到,花錢也買不來,唯一出路就是靠自力更生,自主創造。事實上,政府這些年在相關科研經費投入上並不算少,只是最終有多少錢真正用在了實處,卻也是一筆筆糊塗帳,反正各種巧立名目、藉機貪佔的情況不少;更有不少抄襲、盜用別人科技成果的醜聞傳出,「漢芯」、「紅芯」以至「木蘭編程」那樣簡單科技也搞「拿來主義」,都叫人看不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