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房屋需求量大增

房屋需求量大,不論私樓、居屋、公屋,以至近年熱議的青年宿舍,所構成的總量均不容低估,換言之,土地供應必須足夠,特別是長遠規劃過程中,要解決土地的持續供應問題。

新政府委任的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在積極研究房屋需求時,不少委員建議有些新增因素要予以充分考慮,包括雙非嬰兒來港定居、人口老化過程中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及單人住戶比例增加、內地及海外人士移居本港,以及家庭住戶平均人數減少等,與對上一次,即十五年前所公布的長遠規劃比較,有了明顯的不同,政府必須作出有效應對。

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統計處前線統計人員涉嫌造假事件,帶出一個爭議問題,即究竟劏房戶的人口總量為何與公眾認知大相徑庭。按照統計處的推算,過去五年人數不升反跌,幾近四成,即全港僅有六萬多人住在劏房,民間團體的估計,則高逾八十多萬,相差是天與地!倘若把安置劏房戶列入長遠規劃,房屋需求量可能更巨。

富挑戰性的是,土地供應還需考慮保育等因素。特首梁振英曾向立法會議員宣示,「既要穩健發展土地和建築空間,又同時注重保育工作,並在發展與保育之間求取平衡,必要時作出合乎社會利益的取捨」。

相信施政報告公布後,社會各界會就房屋、土地與保育等大議題展開熱烈討論甚至爭論,如何界定「社會利益」,是一個有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