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搶救失落一代

在台灣成長的一代,都記得當時生活物質匱缺,大家過着貧乏的日子,內心倒是很紮實也很快樂,因為大家努力打拚,隨着台灣經濟的成長也成就了個人的事業,回顧過去,台灣曾經是充滿希望的地方。

直至今日,台灣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在較寬裕的生活中卻不見快樂的翅膀,甚至面臨了重大的危機,尤其是年輕的一代,往往大學畢業就代表失業,許多人不敢畢業,延長就學的期限,以逃避失業的苦境。

現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已成為全球問題,全球十五到廿四歲青年,有七千五百萬人失業,比金融海嘯前多出四千萬人,在失業率較低的東亞也難以幸免,日韓的青年失業率達百分之八,而台灣高達百分之十四,台灣的青年失業潮,在亞洲四小龍中最慘。

近幾年來,台灣由於青年失業率高,產生「三不曲」,不敢結婚、不敢生子、不敢消費,重創了台灣的活力。

台灣青年失業率偏高,和大學教育過去幾年成長過快有很大關係,高失業率低薪資,加上近幾年就學成本大增,負面效應持續擴大。事實上,要像陳水扁由三級貧戶之子靠學歷翻身成功的機會愈來愈小,台灣貧富差距拉大,階級對立問題更層出不窮,找不到工作的青年男女只能在家蹲着當「宅男宅女」,加上台灣的產業外移,減低了就業機會,整個社會的結構讓青年的人生於失業潮中頹喪。

台灣產業結構轉型,造成就業市場的萎縮,也導致人才外移,只要薪津不錯,青年們願意到海外或中國大陸去工作,如此情況發展下去,將成為人才的輸出國,台灣將面臨人才匱乏的問題。今日的事業前途發展趨向要進到中國大陸工作,已是青年們現實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