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恒我訴:商業片

在上海公幹期間,跟一位計程車司機閒聊。談到電影,他猛然搖頭:「我現在不看華語片!」以為他又是說「同一樣的票價,當然看荷里活片」的老調,但他竟然說:「那些電影全是廣告,廣告都是騙人的!」

暫且不討論廣告是否騙人,但華語電影內廣告愈來愈多,倒是事實。今天,很多電影是徹頭徹尾的「商業片」,資金來源大部分來自商業客戶。於是,為了滿足他們的要求,電影中便出現大量「產品特寫鏡頭」。看過某電影,演員拿着某品牌的汽水慢慢喝,那特寫鏡頭竟長達五秒;又見過戲中人大讚某品牌的跑步鞋「跑得特別快」。現場觀眾看到如此場面,即時報以噓聲,因為電影是幻想的世界,一碰上現實生活中硬崩崩的廣告傳銷,觀眾的幻想空間便馬上被打得粉碎,沒有心情再看下去。說到底,我們每天已不斷被電視內的廣告轟炸,對這種硬銷方式早已生厭,幹麼還要花錢入場看廣告雜誌?

編劇朋友說,現時很多故事都是為廣告商而創作,情節要為某產品如何在鏡頭前出現而創造,這就是華語電影惹人詬病的地方。外國的電影,一樣要靠廣告商支持,但他們沒有被喧賓奪主,例如某車廠一直為占士邦提供新款戰車,但在電影中,我們不會看到商標的特寫鏡頭,占士邦亦不會突然跟他的女郎說:「這台車真棒!」他們的原則是,電影創作始終是首要,即使要賣廣告,也要設法不去騷擾觀眾。其實,這種低調的手法反而為品牌帶來正面的宣傳效果,只可惜中國的商人或廣告創作人,仍然停留在「品牌曝光愈多便愈好」的思想層面。華語電影要追上海外的,看來還有一段很遠的路。

導演及電台主持

劉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