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某僱主組織建議明年加薪2.5至3.5%,雖然是(破天荒)建議加人工,但與香港的GDP升幅仍有一段距離,那發言人解釋,因為「外圍還有許多不明朗的因素」,所以只能「審慎樂觀」。
不知誰發明了「審慎樂觀」這詞,表面上堂皇華麗,實際上概念空虛。從字面解釋,意思應該為「是樂觀的,但因為有很多不明朗的因素,所以未許太樂觀!」問題是,有哪一天是沒有「不明朗因素」?今天是「中美匯率戰」、「利率偏低」、「樓市泡沫」、「中日關係」等;遠一點,可以是「中國能否長期維持高增長」、「奧巴馬會否連任」等;再遠一點,可以是「石油快要用盡」、「氣候轉變」。其實,他大可以說「隨時會有新疫症爆發」、「可能會有隕石撞地球」、「香港或許會地震」,誰敢肯定以上的不會發生?所以這些都是「不明朗因素」,要杞人憂天,一定可以找到很多「莫須有」的理由,既然世間上根本沒有「非常樂觀」,那「審慎樂觀」只能是一句用來混淆視聽的謊話。為甚麼他們只會悲觀地評估未來,而不談去年已「肯定樂觀」地賺了多少錢?說穿了,就是不想加太多給你!
僱主們永遠只會說「非常悲觀」和「審慎樂觀」,換句話說,打工仔永遠只能「共度時艱」,沒有「分享成果」。特首較早前才說,香港人的仇商情緒並不太嚴重。筆者不贊成不問緣由地去仇商,不過若想避免火上加油,那些自以為巧言善辯之徒,最好還是少說「審慎樂觀」這類令人憤怒的廢話。
導演及電台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