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官本位的影響力無孔不入,連國家最高學術機構兩院(科學院、工程院)也不能獨善其身,最新公布的工程院院士候選人,不少高官和國企高級管理者榜上有名,「官學通吃」令學術殿堂變身為權貴俱樂部。
中國工程院近日公布增選院士候選人名單,多名政府高官和央企高管榜上有名,其中工程管理學部的四十多名候選人中,近半來自官場央企,包括上海市副市長、原安監總局副局長、原教育部副部長、中石化董事長、中石油原副總裁等。兩年前,兩院發布的新增院士名單中,超過八成為現任官員。
說起來,中國大概算得上是世界上院士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但中國的科研水準遠低於發達國家,重大發明寥寥無幾,在當代前沿學科高地沒有一席之地,最難堪的是,十三億人口大國至今與數理化諾貝爾獎無緣。按理說,兩院應該是出大師的地方,但權力主導、官員充斥的現狀讓人難寄期望。院士再多再濫,又有何用?
愈來愈多的高官老總湧入學術殿堂,官學不分,官學通吃,褻瀆科學,堪為具中國特色的學界奇觀。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於官本位的制度裏,學界根本擋不住權力侵犯,無論是院士出官,還是官出院士,其實都是受黨政權力的操弄。
當官的管企業的哪有時間搞科研,何必佔着茅坑不拉屎?有吃香喝辣的,為何還要和科學家爭席位?看來有錢有權還不夠,還要圖名,就像五十年前的工農官員大字不識幾個卻都胸別金筆一樣,顯得有學問。但問題是兩院淪為鍍金院,科學蕩然無存,這和草台班子有甚麼兩樣?
更重要的是,兩院院士作為國家最高級學術稱號,既是頂級榮譽,又與物質待遇掛鈎,名譽、金錢、房子、福利終生享用不盡,不像官場「到點下車」,人走茶涼,因此每逢院士增補,都傳出造假賄賂等醜聞。
搞笑的是,北京「打假鬥士」方舟子去年街頭遇劫,主謀竟是一名院士候選人,因懷疑對方打假令其未能當選院士而買兇打人。科學家因落選院士鋌而走險,正表明院士頭銜有着很高的含金量。
當然,官場也有人才,當年和珅不也當過翰林院掌院學士嘛,只可惜世風日下,無處不假,老百姓信不過當官的,他們憑甚麼當院士?誰提的名?有哪些學術成就?當局不說,公眾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