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政治風雲變幻,繼天安門廣場孔子雕像黯然退出之後,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日前發表評論部文章,強調要以包容心對待社會中的異質思維以及不同聲音。黨報喉舌暗批抓捕打壓維權人士,顯示中南海政出多門。
按內地政治慣例,《人民日報》的評論部文章須經中央政治局審批,代表中共中央的聲音,當年有些文章甚至由毛澤東親自撰寫,代表着最高指示。即便在近十年,《人民日報》社論也是威力無比,在股市瘋狂時刻,該報一紙社論,便可在一日內將牛市打成熊市,成為投資者捕捉中南海動向的根據。
今次《人民日報》評論部文章相當大膽,直斥「扣帽子、抓辮子的辯論方式,不同即敵對的思維模式,本質上都是狹隘虛弱的表現」,強調「今天的中國社會,正處在一個思想和文化多元、多樣、多變的時代」,「批評或許有對有錯,甚至不乏各種偏激聲音,但只要出於善意,沒有違反法律法規,沒有損害公序良俗,就應該以包容的心態對待,而不能主觀地歸之為對着幹」。
聯繫近期政治形勢,不難明白這篇文章意有所指。當局日前拘捕艾未未,以及打壓趙連海,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彈,《人民日報》似乎在為這兩人鳴冤抱不平,這到底代表誰說話呢?而且這篇文章鼓勵思想多元,這顯然與部分中央領導人最近的講話精神相悖,是誰這麼大膽地在幕後支持這篇文章呢?
有意思的是,這篇文章引用了毛澤東、鄧小平的語錄,以及溫家寶的「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監督政府」的講話,卻沒有引用第三代核心江澤民和現任總書記胡錦濤的講話,這當中的玄機值得深思,這篇文章到底是挺誰?又是反誰呢?
再聯繫最近的人事調整,也相當有意思。一直自恃後台很硬、根本不將同僚放在眼裏的鐵道部前部長劉志軍月前被中紀委雙規,而之前據說連溫家寶都不知道。前總理朱鎔基的秘書李偉,從核心部門國資委調任清水衙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而朱鎔基則在出席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時猛批教育與經濟政策,火藥味十足。
臨近十八大,中共內部的權力鬥爭愈加激烈,中南海已非鐵板一塊,尤其是當前社會矛盾尖銳複雜,往往成為各派系相互攻擊的突破口,看來好戲還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