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風雲:消費券沒有急民所急

港府宣布推出5,000元電子消費券後激起劣評如潮,別說拖到暑假才登記已經很遲,登記完何時發放更是語焉不詳,而且還要分5期發放,濕濕碎碎,最終又是益了超市,對提振經濟幾近沒有作用。可能被人鬧得多,當局終於有反應,昨日表示不會按原本計劃分5期發放消費券,期數不會太多,使用期限亦會盡量延長,有可能延至農曆新年讓市民辦年貨。

唉,雖然政府總算聽到民意肯作出微調,但始終不肯一次過派5,000元,而且居然期望市民用來辦年貨,會不會太遙遠了?香港3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76億元,儘管按年上升20.1%,但依然遜於市場預期按年增34%。連政府都承認,3月零售銷售之所以錄得顯著的按年升幅,主要由於去年的比較基數十分低。第一季合計,零售業銷貨量按年上升7.2%,遠較2019年第一季的銷貨量低32.5%。

事實上,不止零售銷售數據不理想,本港失業率仍然高企,飲食業尤為失業重災區。政府推出消費券的目的,既然是提振經濟、刺激消費,那就應該要快──登記要快,派發要快,效果要立竿見影。很可惜,港府慣性拖拉,只知按本子辦事,根本沒有急民所急。許多基層市民連暑假也難捱,港府卻說消費券要留待市民辦年貨,這是攞景還是贈興?

香港的高官養尊處優,生活離地,不知民間疾苦,形同晉惠帝看見天下發生饑荒,餓殍遍野,百姓無米糧充飢,居然反問「為何不把肉煮成糜爛的肉粥吃」一樣荒謬。這就是為何港府每次推出自以為德政的措施,皆贏不到掌聲,只得到罵名。

看澳門又派錢又派消費券,呢頭公布,嗰頭收到,哪會像港府一味拖?兩個特區就像龜兔賽跑,過去被看低一線的澳門早就爬頭遙遙領先。港府繼續做「井底之兔」,自己貽笑大方事小,拖累香港發展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