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轉型皆失敗 失業成災豈無因

香港遭受暴疫夾擊,經濟蕭條,元氣大傷,最新失業率攀升至7.2%的17年來高位,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前景一片黯淡。天之驕子光環不再,原因固然是多方面,但歸根究柢是港府無能,既搞不好教育,又做不好培訓,甚至資源錯配,有工無人做,何況黑暴一役令僱主對年輕人卻步,更令失業問題成為死結。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昨日發表網誌,就青年失業問題侃侃而談。他指15至24歲人士的失業率高達15.6%,人數達35,500人,當中應屆畢業生約佔10,400人。由於剛畢業的「新鮮人」缺乏工作經驗和資歷尚淺,在逆轉的經濟環境中搵工較難,港府已在防疫抗疫基金預留66億元,在兩年內於公營及私營機構創造約3萬個有時限職位,涵蓋不同技能及學歷人士。在已創造的職位中,約一萬個是特別為應屆畢業生和年輕人而設,擺出急青年所急狀。

問題是,這一萬個專為年輕人而設的職位是甚麼工種呢?是否切合畢業生所需?張建宗只表示,截至上月底,已開設約3.1萬個職位,當中超過1.8萬個職位已入職,是甚麼工種固然語焉不詳,但最令人質疑的是,這些新設職位根本沒有針對性,否則大學生不會畢業即失業。更不必說,公私營職位分別在兩年內開設,現時只有一半多點已經入職,證明港府歎慢板的劣根不改,跟失業情況水深火熱恰成強烈對比。

當然,這兩年本港社會反常,尤其是2019年黑暴一役,年輕人頭腦發熱,為反而反,部分人甚至以身試法淪為暴徒上街打砸堵燒,令正常僱主大叫怕怕。坊間有傳聞甚囂塵上,指多間大型企業均下令未來兩三年不會聘請應屆畢業生,可見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某程度上乃係咎由自取。背後深層原因,自是不脫港府長期以來尸位素餐,對教育放任自流,止暴制亂無力,任由獨師荼毒學生,但撇開這些因素不談,就看本港教育發展是否配合產業轉型,已見當中一些結構性問題已成窒礙本港發展的痼疾,港府無能絕對難辭其咎。

這樣說絕非無的放矢。香港產業結構單調,來來去去金融和地產兩味,頂多加上旅遊等服務性行業,一旦遇到突發事件導致經濟逆轉,吸納最多基層勞工的服務性行業應聲倒下,失業情況便一發不可收拾。歷屆政府都說要讓本港經濟轉型,可惜光說不練,一事無成。現屆林鄭政府又提倡發展創新科技,推動再工業化,惟教育配套跟不上,無法為僱主提供專才。以去年科技園舉辦的網上職業博覽為例,多間科技公司合共提供過千個就業職位,收到7萬份申請,最終卻僅聘用200人,業界直指公司需要的人才與大學培訓的人才有落差,以致有工無人做,反映本港教育培訓與產業轉型嚴重脫節,在急功近利主義影響下,大學生不是投身金融地產就是讀醫,發展創新科技真是談何容易。

事實證明,香港回歸24年,蹉跎24年,由發展經濟到搞好教育再到產業轉型,全部不到位,加上黑暴摧毀一代年輕人,在疫情難消、通關無期之下,失業困局想有活水打救,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