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肆群組大爆發 防疫走入死胡同

抗疫逾年,每逢禁聚措施稍稍放寬,疫情必會大反彈,屢試不爽。大年初七才放寬的禁晚市堂食措施將於周三屆滿,正當業界期望全面鬆綁之際,「名潮食館」卻爆出群組感染,染疫人數愈來愈多,大有淪為「跳舞群組」翻版之勢。事實證明,港府一日無決心將疫症清零,別說各行各業受累,中港通關無期,經濟無法恢復事大。

昨日本港新增33宗確診,本地感染佔31宗,是3個星期以來最多。尖沙咀K11 Musea「名潮食館」群組再多15宗確診,至今累計41人染疫。另外,一名確診者是「名潮食館」同層的名店職員,衞生防護中心懷疑商場存在隱性傳播,商場將關閉兩日消毒,所有職員須強制檢測。最令人憂心忡忡的是,現在不止「名潮食館」出事,10宗源頭不明的本地個案之中,包括海港城一間泰國餐廳的傳菜員和元朗酸辣粉店一名員工,會否有更多食肆群組爆發還是未知之數,惟業界再次被政府「開刀」叫停晚市堂食,機會卻是高唱入雲。

業界對此大表憂慮,擔心「一刀切」打殘業界。誠然,在疫情摧殘下,已有逾2,300間食肆結業,損失金額達到170億元之巨,而且餐飲業一直是失業重災區,失業率一度達到14.8%,開工不足率超過8%。他們好不容易捱到政府稍為放寬禁聚措施,生意剛回復一點生氣,要是這時候又來一記重擊,結業潮必定如海嘯湧至。更須指出,餐飲業是吸納最多基層的行業,繼續停業無異於推基層去死。正如業界代表指出,今次群組爆發與午市堂食有關,而且涉事員工有按規定做檢測,促請當局調查涉事餐廳有否違反規定,若已符合標準,即是與放寬社交距離關係不大,不應一刀切趕絕業界。

現在政府陷於兩難,甚至說是走入死胡同也不誇張。一方面,禁聚措施實施接近一年,疫情反反覆覆,市民固然出現抗疫疲勞,各行各業更因此一蹶不振,經濟直插谷底;另一方面,本港疫情不僅無法清零,更有崔護重來之勢,在人命和經濟之間如何拿捏,委實考驗官員智慧。可惜人們看見的是,港府至今沒有意志將疫症清零,林鄭迫於中央壓力,雖然由「清零只是口號」改口為「清零是政府目標」,但沒有拋出時間表,更有高官揚言香港疫情不用清零也可與粵澳通關,擺明靠害。向食肆「埋手」則可讓市民看見政府「做嘢」,晚市堂食「凍過水」可謂寫在牆上。

說到底,要不是港府虛應故事,香港也不會淪落到疫情沒完沒了的地步。單是食肆通風系統問題,去年已有專家指出須提高至6次換氣率,惟業界處於水深火熱,根本無暇理會,這時候港府是否應負起監管之責,立法強制又好,提供金錢資助也罷,下令業界改善?又如大廈喉管滲漏導致爆疫,港府同樣闊佬懶理,私樓固然不管,公屋一樣懶懶閒,胡混度日,莫此為甚。

顯而易見,港府抗疫只有一招,就是指望疫苗打救。惟昨日所見,疫苗接種中心人潮疏落,市民憂慮疫苗致敏,紛紛卻步。在接種意欲低下之際,疫苗是否抗疫「救世主」,思之令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