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北京底線

人大常委會決定把4名立法會反對派議員的議席取消,引起15名反對派議員不滿,按照原來計劃,集體總辭。

反對派議員在立法會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地區直選組別中一直佔多數席位,為何這幾年間道路愈走愈窄,幾乎與特區政府勢不兩立,更進而挑戰中央政府?北京在設計《基本法》時已預計反對派的存在,立法會有直選議席,與功能組別分開,互相制衡。加上地區直選採比例代表制,擺明容許議會內有一定數目的反對派,無意扼殺他們的影響力。當然,前提是他們不能動搖北京共產黨統治和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這兩個根基。

早期的反對派很了解北京的看法,回歸初期,他們為了保證自己的存在,都小心避開批評中央議題,只是聚焦香港。一個明顯的例子是處理支聯會:支聯會擺明與北京政權對抗,反對派借助支聯會的政治取態吸引到大批市民的支持,但為了避開反對派即支聯會的印象,反對派領導刻意與支聯會分開,避免組織的領導班子重疊。

反對派留在議會內的角色,既有鬥爭,但不避妥協,擺出與政府有商量的姿勢,不會拒絕溝通。作為立法會的政黨,他們其實是體制的一部分,所以很着意與激進派的街頭戰士分開。問題是現今兩大黨的創黨元老老的老、退的退,都交由新一代接班。新一代是否了解老一輩的苦心和既鬥爭也妥協的藝術呢?他們是否明白不應也不能挑戰中央政府這條紅線?還是他們已改弦易轍,不斷去試北京的底線?如果體制內的反對派失去本身定位,未能與體制外的抗爭派分開,被街頭鬥爭攬炒派拖着走,他們自己便迷失方向,在群眾中失去身份認同,一般市民也再分不出體制內反對派與街頭攬炒派的分別。

過往美中關係保持合作,未發展到敵對式冷戰思維,所以部分反對派政客與美國政客友好互動,北京還會勉強容忍。但自從佔中事件後,中國認為美方態度有顯著改變,敵視中國,煽動鬥爭,出錢開班訓練培養幹部,香港的攬炒派也就乘勢要求推倒特區政府,甚至提出港獨。港獨主張明顯觸犯了北京底線,無論支持者是多是少,是否已成勢頭,如果北京不作實際行動鎮壓,如何解釋處理疆獨和藏獨的政策?

看近期立法會一些圍堵主席台的衝突,有反對派議員竟高舉反對中國共產黨(CCP)的紙牌,也有議員提到中央政府時口口聲聲中共,儼然與美國竭力攻擊中國的濫調呼應,加上他們曾經往訪美國要求制裁北京和香港,兩者結合起來,換位思維,你認為北京會怎樣看這班反對派議員與美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