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立會普選 不改不行

香港實現「雙普選」的願景和《基本法》中的相關規定,一直是反對派反中亂港的主要「抓手」,他們一直以此為政治動員,煽惑民眾選他們進入立法會,癱瘓政府施政,挑戰一國和中央,把立法會變成實現「顏色革命」的重炮陣地。可見香港立法會的普選,已是反對派手中的「大殺傷力武器」,香港最大的亂源,分分鐘打殘「行政主導」。不清理這個亂源,香港不可能在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有正常的發展,只會在攬炒中沉淪。

英夷殖民統治150年,香港沒有民主普選,是經濟掛帥,香港人被稱為「經濟動物」。英國撤退前,推出普選,讓管治權「植根於本地人」,香港遂成「選舉掛帥」、「政治掛帥」,跑出一大堆試圖奪權的無良政客。他們發現,在香港這個恐共拒共極有市場的社會,逢中必反、煽動仇共最能騙取選票,多年來屢屢得手。身為「民主選舉」的大玩家,英國人最清楚自己撤退後,把香港留在「西方陣營」,「保持反共本色」,玩民主、弄普選是最佳辦法。因此,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問題沒多久,就推出了「普選」白皮書,從地區機構迅速推向立法機構,計劃在97時,立法機構議員全部選舉產生。

對此,北京為了實踐「一國兩制」,平穩過渡,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回應有二,一是接納普選並寫進《基本法》;二是香港的普選「不能完全西化,不能照搬西方的一套」。鄧小平當時表示,我們說,這些管理香港事務的人應該是愛祖國、愛香港的香港人,普選就一定能選出這樣的人嗎?……在某些國家能實行的,不一定在其他國家也能實行。可見,北京當年接納普選的同時,深存疑問,是要一邊實踐一邊觀察的。

現在經過20多年的實踐和觀察,可以得出結論,香港現行的普選,香港立法會的格局和組成,並不適合香港,必須整頓改革。還是要如鄧小平所說,一定要切合實際,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來決定自己的制度和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