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狂妄自大

有日本研究機構指出,長壽的最重要因素是睡午覺。在內地開放之初,香港人往內地工作或旅行,多嘲笑內地的午睡習慣,認為是落後和懶惰。其後,香港人開始到歐洲旅行,方發覺南歐各國也有午睡習慣,而且在工作時間裏定出頗長的午睡時段。那時候,香港比不上南歐各國的經濟和社會條件,不敢說人家落後,也難以說人家懶惰,因為人家發展比香港好。

港人這種狂妄自大,一方面是井底之蛙,另一方面是不學無術,不能從書本媒體知悉香港以外的世界。

香港吹噓港人勤力,可以長時間工作,不眠不休,卻沒有察覺到,一是資本家剝削,辛勞利益大部分歸資本家;二是或有創業成富,卻不少同樣地靠剝削勞工來積累財富,甚且富而不仁。香港勝過狄更斯筆下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但人間苦況並不消失。

香港得天獨厚,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工業化,是把內地工業全盤轉移過來,有大量政治難民可充廉價勞工,但更重要的是香港的天時。二戰後各國重建,香港的出口工業缺乏競爭對手,得以脫穎而出。可是五十年代猶勝日本,六十年代已經落後日本。上海來的紡織業家,不是轉移至東非,用更低工資剝削,便是炒賣配額,不務正業。結果,南韓、新加坡、台灣還在農業階段,香港便在美商訂單下擴張,八十年代更成為東亞僅次於日本的電子業生產重鎮。但是一、二十年後,在亞洲四小龍中已由領頭變成落隊,電子業退至玩具生產的範疇。

單從工業發展的起落,便可以看到香港有天時,沒有人的奮鬥與創新力量,天時一改便落伍。即使內地開放,香港迎來另一輪天時,但不足一、二十年,工業盡失,服務業落伍。香港比不上深圳、廣州,靠的是把內地來的資金投機炒賣,最後亦被替代。

香港經濟的主導權已不在港人,而在內地精英。香港只有殖民地時代遺留下來的地產巨富,但也難與內地精英競爭。港人的優越感來自無知,來自時勢造財富的短暫光輝,不是真材實料,不是從學習中產生出來的智慧。

部分香港人抗拒內地,不過是自卑感產生出來的自大,他們喜歡台灣,也是因為台灣還比不上香港,他們有些少銀両便可以在台灣炫富,也可以低成本地生存。這一代年輕人的劣質,實則來自父母長輩,來自過往幾十年英國殖民地奴化教育,不懂世情世道,更鄙視學習。

或許新加坡不是完美,但新加坡人卻無港人的不學無術狂妄自大。新加坡之遠遠超越香港,靠的是他們人才基礎的紮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