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佳節本應是人月兩團圓的好日子,無奈一場疫情改寫一切,中港至今通關無期,親人只能分隔兩地抬頭望月遙寄相思。這樣的「禁足」日子已過了二百三十多日,不僅旅遊業和零售業陷入死亡邊緣,市民對枯燥乏味的生活亦忍無可忍,偏偏政府連「四人一枱」的禁聚令都拒絕放寬,「健康碼」、「旅遊氣泡」又一味坐而論道,長此以往,香港即使沒有黑暴再起,恐怕遲早也是死於庸官之手。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多個地區實施封城封關,香港也在二月起實施邊境管制措施,最初僅限於內地來港人士須強制檢疫十四日,及後擴至內地以外地區抵港人士;及至三月底,非香港居民從海外國家或地區乘搭飛機抵港不准入境;內地、澳門和台灣入境香港的非香港居民,如在過去十四日內曾到過任何海外國家或地區亦不准入境。至於禁聚令亦於三月底生效,後來一度放寬,但到了七月又收緊至只准二人聚集及晚市禁堂食,現在則仍維持口罩令及四人禁聚措施等。
誠然,沒有事情及得上人命重要,抗疫從嚴無可厚非,問題是港府抗疫毫無章法,禁聚令時緊時寬,疫情反覆不定,廢官美其名曰「張弛有道」,實際上是玩殘商界和市民。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又撰文,聲稱香港已遏止了第三波疫情,認為要逐漸恢復與其他地方的人員往來,讓經濟復甦,讓有家庭、工作需要跨境出行的港人恢復出行,說的比唱的還好聽。奈何光說不練,健康碼和旅遊氣泡一直只聞樓梯響,尤其是健康碼,年中本港疫情受控時本已準備就緒,詎料港府抗疫只弛不張,七月第三波疫情來襲,健康碼頓成泡影。反觀澳門、深圳、廣州等地則長期本地個案「清零」,在這樣的情況下,粵澳政府對香港沒有信心,不敢與香港互通互認,何足為奇。
說來實在感慨,自第三波疫情爆發,香港好不容易捱了兩個多月,確診個案終於從高峰期回落,旅遊業界又好,一般市民也罷,無不寄望今個中秋兼逢十‧一長假期可以有限度通關。然而,別看林鄭擺出中港必須恢復交往的架勢,其實毫不着緊,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更若無其事地說十‧一前都不可能通關。一方面,香港被內地嫌棄,擔心病毒從香港傳入;另一方面,港府廢官打從心底拖延甚至抗拒中港通關,今個中秋固然無望人月兩圓,以港府做事慣性拖拉,隨時到了聖誕和新年都通關無期,這才是最不堪設想。
可以看見,香港經濟隨疫情發展而急劇下滑,單是八月零售業銷貨額便暴跌逾一成三,歷史性連瀉十九個月;旅遊業更慘成重災區,截至今年五月已有三十多間旅行社倒閉,全年有過百間關門絕非不可能。反觀一橋之隔的澳門,日前已獲國家恢復辦理內地居民赴澳門旅遊簽注,旅客持七天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綠色健康碼即可免隔離入境澳門,羨煞港人;而單是上月中澳門向珠海旅客通關近一個半月以來,當地支付寶等交易金額已激增超過一倍,足證內地旅客是經濟活水。香港繼續望天打卦等運到,恐怕不用多久,各行各業連鹽水也吊不起了。
當然,港府高官鮮有家人在內地,反而子女丈夫多在英美生活,加上崇洋拒內的天性,不急於通關並不令人意外。然而,高官媚外是一回事,逾五十萬港人滯留內地急於與家人團聚卻是另一回事。由於出入境皆要隔離十四日,一出一入便要隔離廿八日,一條港珠澳大橋,頓由連繫三地的「一小時生活圈」,變成分隔三地最遙遠的距離,三地人民自今年二月開始已有近八個月不能相見,這顯然是不人道的。正如傳染病專科醫生指出,居於內地的港人大部分住在廣東省,而廣東省已兩個月沒有本地個案,證明內地輸出個案到港的風險不大,如中秋及十‧一長假期後沒有特別情況發生,便好應該有限度通關。
無錯,即使內地不放心香港人入境,港府最低限度也應主動釋出善意,讓內地旅客或內地港人入境,只要持健康碼和陰性檢測證明,便應讓他們豁免檢疫來港,以此作為恢復兩地全面通關以至與鄰近地區建立旅遊氣泡的第一步,否則連內地人都不敢來、不准來,試問港府又憑甚麼令外國有信心與香港互認互通?
最荒謬的是,港府既無法將疫症「清零」,又漠不關心中港家庭每逢佳節倍思親之苦,更無視百業蕭條經濟插水,連中秋佳節都拒絕聽從專家建議,將四人一枱放寬至每枱六人或八人。食肆雖接到食客訂座,但入座率減半,加上不少食客要求多張連枱好讓一家人坐在附近食飯,結果食肆難以安排,有生意也接不到。港人連過節都好事多磨,一殼眼淚,庸官劣吏對百姓遺害之大毋庸贅言。人們不明白的是,既然林鄭都說疫情遏止了,為何仍然堅持食肆四人一枱?難道高官之中有人懂得玄學術數,計過度過,四人一枱不會出事,六人一枱反而會令疫情大爆發?廢官之「好做唔做」,剛愎自用,愚不可及,由此又可見一斑。
無獨有偶,旅遊業界一項調查顯示,逾八成港人表示想去旅行,年輕人最想去日本,長者則想到內地。無奈港府連健康碼都推出無期,旅遊氣泡更是空談,港人只得一個「恨」字,經濟卻隨港府抗疫無能而一沉不起。廢官繼續為官不仁,對恢復通關「皇帝不急太監急」,「香港已死」勢必一語成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