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失道寡助 制裁伊朗自取辱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早前無視美國反對,決定解除對伊朗的武器禁運,美國單方面宣布重新實施所有按《伊朗核協議》撤銷的聯合國制裁伊朗措施。另一方面,國務卿蓬佩奧表示,將對伊朗國防部和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實施制裁,並要求歐洲國家跟進,遭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大潑冷水,強調相關決定權不在美國。

安理會上月已否決了一項由美國提出,旨在延長對伊朗武器禁運的決議草案,結果十五個成員國中,除了美國,僅有中美洲小國多明尼加投了贊成票。有報道指,就在針對伊朗投票決議前夕,多明尼加海軍接收了一艘美國製造、價值四百多萬美元的近海巡邏艦,無獨有偶,該國也是美國在中美洲最大的捐贈國。

執意重啟武器禁運

這不禁令人想起美國國務院年前曾發表報告,詳細羅列了各國在不同議題上是支持還是反對美國,從而將各國分成「良好」的及「不聽話」的國家,並考慮以此作為是否繼續援助的依據。前常駐聯合國大使黑莉更明言,美國人承擔了聯合國兩成二預算,獲聯合國成員投票支持的比率只有三成三,投資和回報不成比例。如今美國人在制裁伊朗的問題上碰釘子,顯示華府的「大棒加胡蘿蔔」策略,效用有限。

特朗普執意制裁,重啟對伊朗的武器禁運,已無所不用其極。山姆大叔明明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如今又想以協議簽署國身份,重啟對伊朗制裁。就連出了名對伊朗強硬的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也看不下去,指出美國已退出《伊朗核協議》,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機制,於法無據。所謂「快速恢復制裁」機制,是指如果伊朗被證實嚴重違反協議內容,安理會將在三十天內投票,決定是否繼續免除對伊朗的制裁。特氏多次批評《伊朗核協議》「史上最爛」,對自己有利時卻援引當中條款,乃典型的輸打贏要。

美國大選臨近,特氏類似的外交小動作,將會陸續有來,問題是華府沒有掂量自己現時在國際社會的聲譽,結果只能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