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開埠至今,相信沒有多少機會成為全球焦點,近月卻一躍而起,萬眾矚目,原因當然不是我們有幾多偉大成就,而是因為美國政府青睞,看中香港作為中美衝突中的一隻棋子,美方把大量籌碼押放進來。
北京為香港訂立《港區國安法》,本來是國家的內政行為,與其他國家無關。況且內地已有國安法,澳門也有處理國家安全的二十三條立法,不見得有哪些國家的投資者有所顧忌,進入經營有任何阻滯,為何港區國安法會掀起軒然大波?先是美國為首的五眼聯盟國家率先反對,聲稱因為香港有國安法,停止執行逃犯引渡協議的安排,並停止出售敏感軍事物資給香港,德、法兩國隨即跟隨。其實大家都明白,逃犯引渡協議的重要性是名義多於實際,每年發生的案例甚少,停止執行協議雙方的損失不大。至於敏感物資禁運,也影響甚微,香港用不着幾多高科技軍事物資,最大影響是香港少數科研機構買不到美國最先進的超級電腦。
美國再出的第二招是明令制裁少數與修訂和執行國安法有關的中央和香港官員,但也是雷聲大雨點小,只要有關官員沒有財產和投資在美國,也沒有計劃去美國旅行,對制裁可以不屑一顧。至於在美國經營的銀行可能不敢服務這些受制裁客戶,索性把戶口轉到其他銀行好了。香港警隊的儲蓄互助社已經率先行動,把帳戶轉到其他銀行。
美國最新招數是要求香港輸美產品停用香港製造標籤,一律改用中國製造,其實此舉只是惡意傷害香港名聲,也是影響極微。香港去年輸往美國的本地產品總值三十七億港元,佔本地製造業產量不到百分之二,貨值佔香港總貨物出口不到百分之零點一,重要性不及內地和東南亞,就算改出口地區標籤,相信影響不大。據業界透露,香港製造輸往美國的產品,以食物、珠寶、醫療用品為較大宗,尤其是食物和醫療用品,香港給買家一定信心。現今要改產地標籤,其實傷害性不大,顧客認牌子,也能認出何者為香港廠家製造,廠家也可以在包裝上標明。
看來,美國近來種種針對香港的大小動作都不會有多大效果,只是方便那些反華政客時常把香港掛在口邊,不時放放嘴炮。
有種說法是美國政客對中國對香港都認識有限,這些對抗性的策略可能是香港攬炒派的海外代理替他們籌劃的,問題是這些海外代理追求甚麼目標?如果要北京舉手投降,取消港區國安法,恢復無掩雞籠地位,任由美國及其代理為所欲為,只是妄想。若是為了打擊香港出口,結果誰得益誰受損?香港對美出口下降,為何會促進香港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