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全球爆疫至今仍未能受控,萬眾期待疫苗面世應對疫禍,這期望預期在十一月後才有新突破,各國仍需多捱兩個多月社會經濟下滑的痛苦。某些國家指望疫苗誕生的同時,展開籌劃復甦經濟步伐,特別是美國,過去在疫情水深火熱期間,各州郡均彈性處理回復社區活動,試探能否克服疫症,讓經濟走出陰霾,結果事與願違,又再需執行管制措施。
要啟動疫後經濟需幾個條件及步驟,沒法子一蹴即就,也沒有人揮動魔術棒顯露奇迹。第一項必須做到,就是零感染,有疫苗的配合控疫防疫,先打好這個基礎,才能讓人放心重回社區活動,採取激進的揠苗助長手法,眼前見有利因素就大力推動經濟消費,到頭來又再爆疫,從頭再開始,脫離這個基礎,各國政府注入多少資源也是徒然。
特朗普政府按捺不住,更需配合連任競選,加大力度促進經濟。近日單方面出擊,預期短時間內簽署行政命令,提供受疫情影響的國民援助,包括將薪俸稅和學生貸款利息,延長到今年年底或更長時間,但特氏向國會申撥龐大復甦經濟資金又遭卡住,錢拿不到,只能搶先做行政手段。國會議員評估,即使巨額資金投入社會,現時消費力弱,疫情困擾下,難以撥款將經濟扶起。
情況也發生在英國,英倫銀行日前預計,今年經濟萎縮近一成,比起預期的一成半稍好一點,財相辛偉誠認為,數據反映經濟有改善,但論及經濟復甦就處境艱難。英國現有約七百五十萬僱員,肺炎發放「休假計劃」補貼,近日約四百萬人已復工,餘下的仍在休假。辛偉誠說明不可能拯救每一間企業及每名打工仔,「休假計劃」將逐步取消,即是會有大批失業者。
美英這些善於掌握經濟的國家,面對疫後重建經濟,也碰上消費力低及高失業率問題,注入疫苗元素成功抗疫,根本就欠缺復甦經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