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些媒體的主持人和評論者都喜歡說,西方比中國好,是因為它們有民主選舉,故此它們犯甚麼錯都可原諒,中國做甚麼對的都應被懷疑,不能認可。不知這樣的思維方法是怎樣來的,但總的不是有智慧。
民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達成美好生活的制度手段,可卻沒法保證結果一如目的要求,或大多數人都可得益。而且民主的制度手段形式也沒有絕對必然的,歷史上爭論眾多,關乎甚麼是民、甚麼是主。而選舉更是手段的手段,不可能是目的。選舉形式多種多類,很難確定哪一種更為優越。而且選舉本身容易受到影響,結果不一定是理智客觀。因為選舉決定於選民的投票,選民與投票行為均可受宣傳左右。且選舉代表一時的決定,事過境遷決定的考慮可轉變。選舉最根本的問題是選舉代理人,代選民決定,代理人在選舉之後的行為,難以確保與選民要求一致。
民主選舉不能當作口號來宣傳。國民教育(包括學校教育)應對民主選舉的利弊效果,乃至不同的民主制度、選舉制度作出詳細的論述,好教育選民取捨,也知現行的利弊所在,予以修補。
而最佳的教育方法是列舉具體歷史的例子。最典型的是西方標榜它們民主體制始源的希臘雅典與羅馬。
希臘是城邦,但實行奴隸制,民主選舉排斥了奴隸與婦女,而且在體制內保護大家族的特權,只是少數人的民主。由於選舉拉票宣傳引起的爭執,曾一度取消投票,改用抽籤制度代替。在古希臘時代,雅典與斯巴達爭霸,封建威權制的斯巴達每每打敗所謂民主制的雅典,顯示出這種民主制度的效率低下。而在雅典發展的後期,無論是因為斯巴達的壓迫,抑或是內部體制矛盾的驅動,雅典的所謂民主制蛻變為帝國體制。但最終還是與斯巴達一起,被希臘大陸的馬其頓帝國所滅。所謂民主制度並未足以維護雅典的政權。
希臘後的羅馬,先是共和國,但與雅典同例,屬奴隸制基礎上的有限民主,也保留世家大族的特權。也如雅典,共和國的有限民主亦蛻變為帝國。而從此之後,千年歐洲沒有實行民主,只待法國大革命帶來大的轉變。美國獨立被妄稱為民主革命,實際上是殖民的奴隸主推翻宗主國統治,同樣建立起雅典與羅馬的有限民主。南北戰爭亦未根本解決奴隸制的問題。
看西方的民主,實在令人難以信服。今天美國更似雅典、羅馬,只是多了現代的包裝。民主的目的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