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美國制裁

美國政府宣布制裁與香港事務有關的十一名北京及香港官員,包括香港的林鄭月娥、鄭若驊、李家超、曾國衞、國安委秘書長陳國基、前現任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和鄧炳強,以及相關內地官員。制裁的具體細則沒有特別之處,不外包括凍結資產、禁止進入美國。

被制裁官員的官階其實不算太高,只限於與訂立《港區國安法》及直接執行有關的官員。香港方面,最高級別是特首林鄭月娥及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明顯制裁是針對《港區國安法》而作。制裁的內容也不實際,只要有關官員沒有資產在美國,也沒有計劃去美國旅遊,可說完全沒有影響。

至於內地官員有財產在美國,或者計劃去旅行者,相信不大可能,這幾年中美關係風頭火勢,高官如果聰明一點,總會先做好準備,所以我看對他們影響不大。特區政府的官員呢,特首已一早聲明沒有美國資產,以及沒有旅遊計劃。倒是鄭若驊可能有點麻煩,她丈夫的工程業務可能涉及國際性,免不了有美國客戶來往,要逐一清楚列明並與鄭若驊劃清界線會很繁複。其他特區官員的情況,我們旁人並不清楚,按常理,他們在接受特區政府任命前,也會先衡量個人情況,避免招致巨大損失。

反而值得想想,美國特朗普政府在推出制裁時有何想法,要達致甚麼效果?總不成出此大動作,目的只是虛晃一招,然後草草收場。

美國這次的制裁,最明顯目的是告訴國民,美國與中國的矛盾和衝突加劇,將加強在各方面與中國的對抗。這次提升雙方互相對抗的層次,應不會低於關閉休斯敦中國總領事館、抵制封殺華為、TikTok及其他中國高科技硬件軟件公司。

對於美國制裁香港這種部署,中國打算怎樣回應,也要煞費思量。中國肯定是把問題放到整體中美關係這局棋來應對,看作是特朗普政府在大選前民意調查結果失利後,再一次打中國牌意圖翻盤。美方既然出手,中方不得不回應,這應該不是香港特區政府的權力範圍,權力應該在北京。如何找到合適環節回應一招,令對方有所感覺,但又不至於失控,相信亦非易事。中方現今的策略,只能是不卑不亢,見招拆招,等候美國大選分出勝負,再徹底調整中美關係。

看香港一些反對派網民就美國制裁香港齊齊歡呼,認為美國救星即將到來,解救他們脫出《港區國安法》的掣肘,完全是忽略了美國制裁的目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對中美衝突的大局毫無認識,最後只會淪為對方一隻棋子,遲早會被棄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