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請吃飯,商討時局。可惜在公立醫院覆診,因為人多,排了四小時趕不及赴會,未能與司長交流,聽同業高見。
香港經濟的局勢,情況惡劣,主要是反修例的暴亂製造出黑色恐怖,加上內外媒體攻擊,香港的治安、社會秩序與國際形象、聲譽都大受損傷。不過,若能即時鎮壓禁制,香港還可救藥。
我的建議是派錢扶貧。香港現有約四十萬貧窮長者,在貧窮邊緣的也不少,政府不應廣泛派錢,而應精準地向六十歲以上的長者派錢,每人可獲八千元。貧窮長者生活久困,稍為慷慨的每人八千元,對他們是很大的紓解,對貧困沒依靠的人意義重大,即使有家庭的,也多屬低下層,派錢給他們,實際上惠及全家。
六十歲以上不用收入考核,按身份證便可支付,可減省行政費用和時間,免陷去年派四千元的毛病,直接快捷,既可顯示特區政府關心長者,也可表現工作效率。涉及的費用稍大,也是投入於社會之內,不易被轉移香港以外,在本地消費會產生循環推動作用,勝於減稅、減差餉的以有產者和中產為目標的措施。
另一方面,中美貿易衝突屬長期之事,美國總會不停地制裁中國,也必然殃及香港,一時的貿易協議改變不了這個大趨勢。
香港經濟要做的,便是針對地把經貿重心轉移至美國以外,開拓新的市場和經濟關係,一如上世紀五十年代香港由轉口港轉變為出口工業生產那樣,當前「一帶一路」發展正好提供時機。國際趨勢是未來十年,貿易的重心在亞洲,佔四成;歐洲其次,佔兩成;美洲下降,包括美國佔不足兩成。香港應去美國化而深耕亞洲、歐洲以及非洲等新興市場,搶先佔據新發展的大市場。有中央政府和內地在這些地區龐大的投資支持,香港進軍這些地區會是事半功倍,而且有珠江三角洲的支援,香港的成功機會巨大。
特區政府相應的措施是幫助香港企業開拓這些市場,不僅是港人熟悉但缺乏深厚經濟合作關係的東南亞,更應是俄羅斯、東歐、中亞、南亞、中東。開拓的方法不僅是貿易發展局傳統的推廣,更應是在科研、人才、調研、專業等各個方面,建立起香港與之的合作機制和基礎投資,其中香港的金融中心功能在這些地區有巨大發展的餘地,需要特區政府用各種協議、自由貿易關係來推動。當歐洲、日本也開始投入於重建絲綢之路與中國合作及競爭,特區政府好應及早布局,幫助香港企業發展,也可減輕未來倘受美國制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