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區議會選舉後,香港的政治局勢似趨於平靜。零星的打砸燒依然出現,但大規模示威的人數減少,也沒有如以往那般演變為暴動。這是否如佔中在旺角暴亂後的情況般,逐步平息?相信這樣的演變有內外二因。
內因是中大和理大之戰挫敗暴徒的銳氣,也引起社會的反感。特別是理大一役把不少暴徒的骨幹逮捕和登記,隨後警方搜捕所謂「屠龍小隊」,使暴徒轉以恐怖主義襲擊來延續動亂勢頭的企圖落空,更使暴徒及其背後策動者失去下一步發展的方向,因此欲趁區選勝利後乘勝追擊之勢被中斷,示威與暴動便轉入整頓期。但相對於佔中和旺角暴亂之後,這個整頓期可能為期不長,而且視乎中美關係演變,反修例的動亂仍會繼續下去,不需像佔中之後再等待反修例的時機。作為顏色革命中後期,今次的變化取捨與初期的會很不同,今後還有台灣大選與香港立法會選舉,動亂怎樣與之配合,會主宰局勢的演變。
外因是美國,因為香港已變成中美之爭的主戰場。但美國因素頗為複雜,主調是以香港來攻擊、牽制中國,但其中夾雜了美國總統選舉和不同勢力集團之爭,以及對美國全球霸權的挑戰。當前美國因素最重要的是讓特朗普連任,而美國經濟並不穩定,故此中美貿易談判即使有讓步的可能性,可其一直營造「中國妖魔化」的輿論已不會逆轉,只會加深。特朗普選舉工程也不一定要向中國示好,與華爾街和解;美國內部既得利益者也不會讓特朗普利用總統職權,建立其家族與中俄的商業關係和利益。於是美國內部的權鬥又會利用中國因素、對華政策來作籌碼,美國對華政策便變得錯綜複雜、變化多端。不過,中美之爭是世紀之爭,除非美國放棄其霸權,否則主調不會改變。也因此,美國這一外因對香港局勢仍然主導,也實際上凌駕於上述香港內因的作用。
不過,這個整頓期,香港面對暴動和各種內外夾攻的壓力可以稍減,正好提供機會進行收拾和調整。
一是強力重建社會秩序,堵路、阻塞交通、縱火、私了都要嚴加制止和懲罰,以儆效尤,也應順勢清理大學、中學內的動亂勢力。即使政府與警方強勢出擊,動亂一方的戰略部署未成,其反抗也是無力。
二是對止暴制亂的戰略、措施、方法,以及制度法紀進行檢討,據此作改革,以應付下一階段可能更嚴重的動亂。
三是整頓政府問責官員和官僚機構,建立一支掌握形勢、高效率應對動亂的團隊。
香港是主戰場,只能以戰止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