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註冊處公布,四月份住宅買賣合約逾七千八百份,按月暴升五成,有意見認為樓價會再創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在樓價暴升的同時,未來私人住宅供應量會減少,市民置業將難上加難,政府須小心處理。
金管局指出,本港家庭負債佔GDP的比率,已經進一步上升至逾七成,達到二○○○年後新高,在亞洲只低於南韓,反映本港不止樓價位高勢危,亦出現債台高築的風險。種種數據均顯示現時樓市發展非常不健康。
根據市場估計,如果樓價繼續飆升,政府出招加辣勢在必行。惟政府近年頻頻推出措施壓抑樓市需求,市民仍只見樓價又再上漲,又怎能說服有意置業的人等下去?
要滿足龐大置業需求,根本的方法是開闢更多土地建屋。近年來政府賣的土地,例如東涌、將軍澳南、大埔白石角、沙田九肚山及啟德機場舊址,都是約二十年前開始填海或平整而來,食老本已難以為繼。開闢新土地不外乎四個途徑:開發新界棕地、填海、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土地以及更改土地規劃變成商住用地,但四個途徑各有阻力和爭議。
新界棕地面積大但分散,牽涉收地、拆遷、安置及補償等問題,利益錯綜複雜;填海引發的爭議更大,支持者認為是最直接增加土地的方法,反對者則指有其他方法釋放土地,毋須填海;雖然香港有百分之七十的土地未開發,但當中不少是法定保護的郊野公園,連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土地亦惹起環保團體與各界爭議;更改土地規劃變成商住用地可能最快,但這些土地普遍面積較小,難以作新市鎮發展,而大幅農地則多由大發展商持有,政府礙於怕被扣「官商勾結」的帽子,一直未有落實公私營合作開發土地。
開闢新土地的四個途徑各有阻力和爭議,但問題拖延下去會更加積重難返,因此解決房屋困境,政府必須大刀闊斧謀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