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召開「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一百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響應,二十九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出席。面對大陣勢,英國一位史學家說:「世界旋轉的軸心正在轉移,轉回到那個讓它旋轉千年的初始之地——絲綢之路。」絲綢之路貫穿亞歐大陸,千載而下,對世界經濟、政治、外交格局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不僅「初始之地」的中國這些年特別關注,研發箇中戰略價值,「下一盤大棋」,美國、俄羅斯、日本也如此,他們甚至比中國更早提出復興絲綢之路的想法。
在美國國務院檔案中,存有大量研究「美國版絲綢之路」文件。二○一一年,時任國務卿希拉妮訪印度演說時就提到絲綢之路的歷史。三個月後,美國向駐有關國家大使館發電報,要求他們將美國的中亞政策、南亞政策統一命名為「新絲綢之路戰略」。當年十一月,紐約召開了「新絲綢之路部長級會議」,二十七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外交部長、高級官員參加會議。
當時,奧巴馬政府的設想是「藉此建立一個以阿富汗為中心的貿易市場」、「維持美國在中亞、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將中國、俄羅斯、伊朗等排除在外。這一年,俄羅斯的普京發表《歐亞新的一體化計劃:未來誕生於今天》,提出成立歐亞經濟聯盟。
日本人從絲綢之路中尋求戰略靈感更早,一九九七年日本就提出過「絲綢之路外交戰略」,對中亞國家提供經濟援助,在中俄兩大國的地區培養親日國家,牽制中俄。安倍政府這些年更是將絲綢之路擴大深耕,他們在中亞國家穿梭不已,鼓吹遏止共同的鄰居中國。
美國和日本的絲綢之路計劃皆對中國不懷好意,然而,隨着中國崛起、實力大增,他們的計劃在中國「一帶一路」面前皆黯然失色,被大大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