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新瓶舊酒 難有作為

候任特首林鄭月娥組班過程殊不順利,雖然不致噩夢成真,「七一」雖未至於「唔齊腳」,但據現傳的三司十三局名單,絕大部分是熟口熟面的老臉孔,其餘不是現任副手「扶正」,就是舊人互調。想當初林鄭左一句「新人事,新作風」,右一句「班子大換血」,決心不可謂不大,想不到揭盅時竟是新瓶舊酒,不知算不算違反《商品說明條例》?

更讓人慨嘆的是,「高官問責制」推行超過十年,原意是為管治團隊引入公務員以外的精英,讓決策更加緊扣社會脈搏,詎料實行至今,荒腔走板,官員「問責變卸責」不在話下,體制外精英更視加入政府為畏途,一切又回到「公務員治港」的老路。

放眼全球,一個國家和地區不管實行何種政治體制,領導人更迭均伴隨着人事大換班,即使像特朗普那樣的政壇菜鳥也不例外,像林鄭那樣「不理好醜,但求就手」,甚至幾乎原班人馬過渡,相當罕見。這當中既有客觀原因,亦有主觀原因。過去五年,政治爭拗無日無之,社會撕裂日甚一日,「熱廚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難熬,如果不是太「恨做官」的話,的確沒有太大誘力蹚這渾水。當然,香港政治人才匱乏,可堪大用者原本就少,乃不爭的事實,這方面反對派跟建制派半斤八両,烏鴉不能笑豬黑──近日立法會調查UGL事件鬧得滿城風雨,主角之一的「笨周」據說正是建制派力捧的「明日之星」,可思過半矣。至於主觀原因,林鄭恐怕得從自身找根子,其處事風格一向被指過分強勢,與下屬往往相處不來,相信也是她求才屢屢碰壁的原因之一。

不管怎麼說,現時曝光的管治班子到底有幾斤幾両,市民心裏雪亮。幾乎可斷言未來五年香港的管治將繼續荊棘滿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