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五一勞動節,一度銷聲匿迹的反水貨客行動重現,伴隨而來的是港英旗及暴力衝突,一切都是熟口熟面。但與以往不同的是,主辦者匆匆宣布結束行動,一場鬧劇草草收場。事實上,在旅遊及零售業進入寒冬、失業率掉頭上升的情況下,反水貨客行動只會雪上加霜,連激進組織內部都形容行動「蠢過隻豬」,可見是多麼的不得人心。
過去的五一假期,內地客來港旅遊消費絡繹於途,因而有「黃金周」之稱。此情此景已成絕響,今次五一期間旅遊團減少一半,旅遊巴生意劇減八成,酒店業為了救亡而推出「買二送一」、「包五餐」等優惠措施,零售業更是叫苦連天。針對中小企的調查顯示,如果經濟持續低迷,估計有兩成企業在一年內關門,撐不過三至五個月的也不在少數,失業率持續上升是可以預期的事。有人竟然不顧現實繼續搞反水貨客行動,難道是嫌香港經濟衰落得不夠快、失業率不夠高嗎?
水貨問題對市民的生活造成一定滋擾,沒有人會否認,但與救經濟、保飯碗相比,孰輕孰重不言而喻。更何況,自去年內地將「一簽多行」政策改為「一周一行」後,內地水貨客明顯減少,目前充當水貨客的多是本港居民,更有假難民混迹其中,繼續搞「驅蝗」、「光復」根本是無的放矢,主事者到底是為居民福祉着想,還是為自己撈起政治資本,已是路人皆見。
抽刀斷水水更流,水貨活動作為一種貿易方式,在香港並不違法,更被視為基層市民的一種謀生手段,只要有利可圖,有關活動就不可能絕迹,連反水貨客組織者也不得不承認,有關行動搞了四年,問題依然嚴重。可以斷言,隨着經濟環境日差,失業率上升,只會刺激更多人加入水貨客大軍,最終是適得其反。近日有激進人士呼籲支持者不要參與有關行動,並諷刺參與者比豬還愚蠢,足以反映如今變成過街老鼠的不是水貨客,而恰恰是以反水貨客為由添煩添亂的搞事者。
正如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指出,香港的地位取決於其經濟價值,一旦香港失去對中國的經濟價值,一國兩制將無以為繼。近年香港經濟地位不斷下跌,曾經的世界第一貨櫃港跌至第六位,曾經的「紐倫港」讓位於「紐倫新」,佔中國整體經濟的比重也愈見萎縮。香港衰落雖然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內鬥內耗絕對是主要原因,而反水貨客行動不斷令香港由「好客之都」變成「趕客之都」,只會令真正的旅客望而生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旅遊業不景氣影響方方面面,有目共睹。
面對「二十年來最差」的經濟環境,反水貨客行動固然是不識大體,愚不可及,而港府困守愁城更是難辭其咎,別的不說,香港負資產問題重臨,港府卻至今拒絕檢討房屋政策,不得不令人擔心如當年的八萬五一樣,令香港遭受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