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蕭條樣樣愁 經濟寒冬在後頭

春江水寒鴨先知,早前有富豪慨嘆香港經濟二十年最差,沒有一個行業好,引起議論紛紛,其實這並非危言聳聽,從零售數字跌跌不休,已不難想像整體經濟形勢是何等惡劣。

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二月份零售銷貨額較去年同期大跌百分之二十點六,不僅連跌十二個月,更是一九九九年一月以來最差,而今年首兩個月合計銷貨額則按年下跌百分之十三點六。二月份本是農曆新年傳統消費旺季,零售銷貨額不增反跌,甚至比○三年沙士時更不堪,實在令人詫異,難怪業界人士以「好得人驚」形容。

當局指出,零售銷售額錄得雙位數跌幅,除了因為訪港旅遊業持續放緩,資產市場調整亦可能削弱市民消費意欲,預料零售業短期內仍會受制於旅遊業疲弱及不明朗經濟前景。實際上,由於旅遊業以至整體經濟並沒有好轉迹象,零售業低處未算低,更苦的日子恐怕還在後頭,業界人士指三月份可能錄得更高跌幅,顯然不是無的放矢。

一葉知秋,旅遊業走下坡,零售業自然不會有好日子過,近年吉舖處處已足以說明一切。一個○四年起進駐香港的日本護膚連鎖集團指,受到近年環境變化影響,將會暫停在香港的銷售業務,成為另一個撤出香港市場的國際品牌。面對營商環境日益惡化,跨國企業尚且難以立足,一般商戶的處境更是可想而知。前日有三家老牌食店因為難抵貴租等原因齊齊結業,與昨日熄燈的亞視一起走入歷史,成為港人集體回憶,既令人傷感,也令人無奈。

眾所周知,香港經濟發展主要依賴內部需求,而內部需求相當一部分又靠內地旅客支撐,隨着旅客人數不斷下跌,零售業以至整個消費市道無以為繼乃意料中事。正如我們之前指出,旅遊及零售等相關行業持續不景,結業及裁員潮陸續有來,必定會推高失業率,一旦「全民就業」局面不保,勢必進一步拖累內部消費及整體經濟。最近國際評級機構相繼調低香港信貸評級展望,而各大行亦紛紛降低今年香港經濟增長預測,最悲觀的預測僅增長百分之一點二,怕只怕外圍環境繼續惡化,內地經濟沒有好轉,香港也許連這點增長也達不到,隨時墮入衰退深淵。

最諷刺的是,隨着中國出境遊人數不斷增加,世界各地無不全力發展旅遊業,迎接消費力驚人的中國旅客,日本政府甚至提出「觀光立國」,目標是二○二○年訪日旅客達到四千萬人次,二○三○年達到六千萬人次。反觀香港雖有近水樓台之利,但內地旅客卻避而遠之,導致旅業不振,市道蕭條,可謂咄咄怪事。

說到底,禍福無門,惟人自招,香港面臨的種種問題和困境,其實都是咎由自取。在政治狂熱之下,社會浮躁不安,整天內鬥內耗,沒有多少人關心經濟民生,繼續這樣鬧下去,香港只能加速沉淪,豈止二十年最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