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明鏡:香港深層次問題

內地法律學者王振民轉任香港中聯辦法律部部長,這是北京模仿美國「旋轉門」的做法。當然,中聯辦的旋轉門能否成功,要看王振民的造化了。

王振民行前發表了一篇文章,談論香港的深層次問題,不知港府看了沒有,又是否貫徹在新的施政報告?

文中,王振民將「香港原有資本主義與人們對福利社會的追求之間的矛盾」擺在第一位,稱之為香港現在面臨的最深層次問題,也是香港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公共政策問題。他說,香港原來對財富的二次分配是很弱的,原則上是盡可能少地對財富進行二次分配,政府也不會無限擴大公共福利,劫富濟貧;這也是為甚麼香港可以產生那麼多億萬富翁的重要原因,因為香港的低稅政策非常有利於財富的積累和資本主義發展,窮人過得比較辛苦,財富懸殊較大。

王振民指出,回歸後香港出現了一個重大變化,即政府由過去主要關心少數富人轉變為開始關注大多數人,開始讓富人多交稅來討好普羅大眾。不過,王振民提出一個問題:我們是否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也就是從原來只照顧富人、不照顧窮人,現在突然變到只照顧普羅大眾、不照顧富人了?他的結論似乎是,「小眾」、「大眾」都很重要,手心手背都是肉,經濟上要利益均沾,政治上要均衡參與。

這個說法等同各打五十大板,政治上最保險,但可能與實際脫節。為何回歸十八年,港人的歸屬感沒有增強?原因也許很多,但最實際的只有一個:百姓尤其是青年人沒有享受到回歸的好處。中共打江山是因為分土地給農民,現在統戰富豪就失了方向。港府在二次分配還是「傾富」,全民退保就是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