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前景半陰晴 不怕外患怕內耗

「熟梅天氣半陰晴」,形容的是初夏天氣半晴半陰,時晴時陰。其實,香港目前的經濟狀況正如初夏的天氣一樣,陰晴不定,前景難料。

港府公布今年首季經濟實質增長百分之二點八,增幅與前一季相同,按季則僅增長百分之零點二,較前一季增長百分之一點四明顯倒退。政府經濟顧問陳李藹倫指出,全球經濟環境波動影響香港貿易環節,惟由於內需保持強韌,所以維持全年增長預測百分之一點五至三點五不變。

儘管外圍環境比去年中的惡劣情況有所改善,但全球經濟前景仍然受到許多不明朗因素影響。美國復甦步伐未穩,歐盟負債沉重而陷入衰退,加上日圓大幅貶值等等,導致本港對美國、歐盟、日本的出口有不同程度的跌幅,首季整體貨物出口之所以錄得百分之八點八增長,主要由於黃金出口飆升所致。今年三月份葵青貨櫃碼頭吞吐量比去年同期急跌近百分之六,數據尚未反映三月底爆發碼頭工潮的影響,四月份的出口料進一步惡化,極可能錄得雙位數跌幅。當局預料,先進經濟體需求疲弱不振,將會繼續拖累亞洲區經濟活動,本港外貿未來一段時間仍會較為波動。

其實,相對於外圍環境陰晴不定,本港內部問題多多,隱憂重重,恐怕才是最值得擔心的地方。香港經濟結構單調,缺乏新增長動力,所謂內需保持強韌,很大程度依賴內地旅客來港消費,然而隨着中港矛盾不斷加深,加上內地客消費習慣逐漸改變,本港內需保持強韌的勢頭還能維持多久,實在令人懷疑。一旦內需無以為繼,還能靠甚麼來推動經濟增長呢?

香港問題千頭萬緒,說來說去還是經濟結構過於單調。港府多年來將經濟轉型喊得震天價響,到頭來一事無成,遠的不說,現屆政府揚言要把產業做多做闊,並且煞有介事成立經濟發展委員會,可惜至今沒有提出甚麼良方妙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中央官員最近接連示警,指香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逐漸顯現,競爭優勢開始弱化。

事實上,香港問題出在哪裏,中央官員知道,特區官員也知道,他們只是無能為力而已。可以見到,香港社會愈來愈政治化,不是拉布就是流會,不是示威就是工潮,紛紛擾擾,吵吵鬧鬧,港府整天忙於救火,疲於奔命,怎麼可能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更何況,管治班子拉雜成軍,能力不濟,根本駕馭不了如此複雜的局面。

經濟前景半陰晴,不怕外患怕內耗。外圍經濟總有轉晴的一天,而內鬥內耗卻永無休止,尤其是二○一七年特首普選逐漸逼近,「佔領中環」蓄勢待發,一場政治風暴已迫在眉睫,這才是最大的隱憂。正如孔子所說,「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說到底,香港日益沉淪,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