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外儲內用」的迷思

國家領導人於○九年曾經提過,國家正在探討、探索如何合理有效地運用外匯儲備來為國家的建設服務。此話意味着中國巨額外匯儲備的一部分將於國內使用,而自話題一開,一系列有關「外儲內用」的討論迅即紅火起來,成為經濟學界追逐一時的熱門話題。

外匯儲備,其形成乃企業以外幣向銀行買入本地貨幣,銀行拿着這些外幣,向中央銀行換取等值之本地貨幣。換句話說,每當有企業賣出外幣,中央銀行就需要印製等值之本幣以作兌換,導致市場的基礎貨幣增加,甚至透過乘數效應來放大市場貨幣流通量,外幣則記帳在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對應本幣負債。

外匯儲備有調節國際收支平衡、同時穩定匯率的作用。但有人說外匯儲備增加乃雙刃劍,一方面提高中央銀行的調控能力,另一方面意味着需要向民間輸出更多本地貨幣,有造成通脹之危;而如向民間輸出外匯,無異於教中央銀行印刷更多本幣,貨幣基準再一次增大,甚或帶來通貨膨脹以及匯率波動等嚴重後果。

但是,外匯儲備也是一種機會成本。外匯儲備太多而不去運用,不僅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反而會損失掉使用外匯儲備進行購買或投資行為所可能賺取到的利潤。現時,伴隨着中國的外匯儲備不斷上升,民間的通貨膨脹亦不斷增加,加上美國債務危機觸發中國外匯儲備的安全警號,改革外儲結構已見刻不容緩。

因此,如何有智慧地使用外匯儲備而不影響民間物價,正是當下急需研究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