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培養唐英年當特首的部署,是讓他走仕途和官路,在高官問責制下,讓他當局長、當司長,積累了所謂管治經驗和政府人脈後,水到渠成,便可任特首。
姑不論香港這樣的社會,僅靠仕途、官場經驗能不能管治好,能不能當上合格的行政長官,就以純粹仕途、官場而論,朝廷以高官問責制來培養唐唐,也非「正途」,效果不會很好。因為在香江官場和公務員看來,唐唐仍屬「空降」,並非真正的官場中人,更不是在公務員中「生長出來」,公共行政那套東西他能學到多少,令人生疑,以此「提高管治能力」恐怕更是云乎哉。
結果,培養了唐唐十年,讓他當了將近十年的官,還是一個「半吊子」。如今,要再升他的官,讓他當下屆行政長官,是不是太懸乎了?他有幾分把握能幹好?
其實,就以培養官員的管治能力、政務能力、行政能力來說,這些年朝廷是訂出了一套做法的,比培養香港行政長官嚴格得多、細緻得多。例如,廣東方面根據中央《關於加強市(地、州、盟)黨政正職管理的若干規定》,結合本地情況訂出了一個規矩,地級市的黨政一把手中,至少要有一人擔任過縣委書記或縣長,他們還要在多個崗位上鍛煉過,「不僅要熟悉黨務工作,也要熟悉經濟工作,還要熟悉城鄉基層情況,善於做群眾工作」。
這些都是擔任地、市一把手的官場歷練要求,有了這些歷練和經驗,才可以大致「保證」地、市級一把手的管治能力符合朝廷要求。而香港是國際大都市,各種情況和所涉及的問題比內地一般城市要複雜得多,高層次得多。然朝廷對唐唐當行政長官的官場資歷乃至各方面的歷練要求反而薄弱得多,他怎麼能挑起特首大樑呢?唐英年為官十年實際上浮漂得很,高高在上得很,他熟悉政務嗎?熟悉經濟嗎?熟悉基層嗎?會做群眾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