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走不出經濟低增長和無限放水的泥沼,加上近幾年美國奉行反全球化及今年一場世紀疫情,將全球經濟推向大蕭條邊緣。過去不乏官方以促進或維持市場公平競爭為由推行反壟斷措施,將行業巨企拆骨的例子,實際上也是重新分配資源來刺激經濟的政策工具。眼前中國針對科技巨企壟斷趨勢,改革金融科技監管,已為全球科技業進入反壟斷的新時代揭開序幕!
過去10年新經濟產業起飛,影響力大增,伴隨着全球債務不斷上升,政府財赤惡化,經濟疲弱令各大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難覓退場,為了壓低通脹免突然加息,政策上要刻意扶植科企成長,務求降成本保經濟,結果造成新、舊經濟強弱互見,氾濫的熱潮跟紅頂白,激化科技股泡沫。
如今,全球兩大經濟體中美的新經濟格局已成型,科技巨企愈益壟斷獨大成為新問題。美國5大科技巨企已是美股「風向儀」,科企財閥財富不斷膨脹,佔據全球10大富豪大部分席位;中國兩大科技巨企亦在政策扶持下快速冒起,把持着14億人口的市場與數據。更甚的是,這些巨企業務正向其他經濟領域延伸,尤其是金融業,有機會造成系統性危機,政府不得不正視。
本月,內地官方不惜放棄全球史上最大型集資活動,叫停螞蟻集團上市。事實上,金融科技本質就是金融業,不能以科技作為幌子而避開監管,一則對傳統銀行業不公;二則在數碼經濟下,漠視監管缺失對金融系統構成風險隱患,後果遠較叫停集資活動來得嚴重。
歷史上,巨企發展到壟斷市場的例子不鮮,昔日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全盛時期壟斷美國九成石油市場;電話大王貝爾的王國亦曾壟斷八成美國固網及九成長途電話業務,最終也都難逃被政府肢解拆分的命運。中國如今已出手整頓金融科技監管;美國國會亦表明擬針對科技巨企壟斷問題全面改革法例,相信拜登政府會有所行動;東南亞及歐盟也極力針對國際科企。
事實上,反壟斷除可打擊市場與價格操控,還能藉巨企拆分「讓利」,促進市場有效競爭,透過重新分配資源提升經濟效益。故眼前的科技業反壟斷風潮,也不失宏觀政策意義。監管利劍既出,行業政策正從全面鼓勵轉向從嚴治理,中國科技股的重估潮才剛開始,順風順水的好日子不再,投資者宜認清宏觀背景和行業風向轉變,謹慎行事,勿輕易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