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時代,直播帶貨產業發展蓬勃,據中消協早前發布的相關調查報告顯示,去年全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已達4,000多億元人民幣,今年有望繼續擴大。惟在逐利之心驅使下,直播帶貨亂象亦漸趨氾濫,適逢內地「雙11網購節」,中消協、國家市監總局等部門連日來雖頻頻發聲提醒,或是約談多家電商,卻仍難遏亂象,說明相關監管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強。
有內媒近日調查發現,直播帶貨市場黑幕重重,譬如流量造假問題,從觀眾人數到點讚、銷量、好評等環節都可花錢購買,且涉及抖音、淘寶、快手等多個直播平台,價錢亦很便宜,堪稱造假一條龍,有着成熟產業鏈。另外還可提供一些更「高級」服務,譬如讓人看到帶貨直播間有真人互動,以營造在線交易火爆假象;甚至有技術公司宣稱可用軟件同時操控上萬台電話,令官方平台以為是真實用戶,從而提供更可靠造假服務,騙取更多消費者加入購物。
類似問題不只發生在「雙11」期間,平時亦頻繁出現,浙江市場監管部門上月就曾公布查處一宗以虛增觀眾人數欺騙消費者的造假案例,抖音、淘寶、快手等內地知名大型直播帶貨平台亦因此封禁一批主播,然而問題仍屢禁不止,至少說明當局監管力度存在嚴重不足。
正如有網絡安全專家表示,直播數據造假現象其實並不難分辨,但一些平台為搶佔消費者市場,裝聾作啞,默許或縱容相關違規行為存在,當局必須設法叫醒裝睡的人,盡力確保消費者權益免受損害。
除了流量造假,直播帶貨當中還充斥諸多其他亂象,譬如產品虛假宣傳問題,包括圖文不符或濫用「最佳」、「第一」等極限詞誇大商品功效等,此外還有拒絕提供售後服務、禁止退換貨等,更有銷售違禁產品或出現色情低俗內容等違法行為;總之為了達到促銷賺錢目的,甚麽手段都能使出來,處處都是陷阱與套路,叫人防不勝防。毋庸置疑,任何形式的生產經營皆須以誠信為本,網絡營銷亦不例外,否則生意便難以長久,然而有些人就是不考慮長久利益,只顧眼前得失,這亦是所有行業違法違規經營亂象層出不窮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從廣大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做到理性消費、不盲目跟風,亦是對自己的一種負責任態度,盡量按照實際需求出發,購買之前先了解商品的詳情,避免被誇大其詞或虛假宣傳訊息誤導,並需妥善保存交易的憑證,以便發現權益受損時有據可查。須知每年的「雙11網購節」又被稱作「剁手節」,反映出來的正是這方面問題,況且時下經濟環境仍然吃緊,一些不理性消費還是能免則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