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有才乏出路 經濟沉淪能怪誰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道理好簡單,人才要有好的環境,才可盡情發揮,取得最大的利益和成效。一個經濟發展成功的地方,自然能吸引人才匯聚;相反,未能為人才提供合理機會,留不住有志之士,本身必有問題!經濟發展長年空心化的香港,人才四散,正是典型的沉淪案例!

過去各路專才匯聚香江,帶來可觀的稅收和消費,亦造就香港成為國際大都會。惟回歸以來,港府在經濟發展上了無作為,繼製造業式微後,服務業亦「空心化」。無論是旅遊、零售,抑或金融,都只管「飯來張口」,沒有可持續策略強化長遠競爭力,結果眼白白讓機會流失,看着競爭對手爬頭。

以金融業為例,近十年不少後勤基地已搬到內地,主要是當地人才資源能進步迎合企業需要,工序北遷又可降成本。隨着時光消逝,如今非但後勤業務北遷,不少投資銀行都傾向首聘內地而非香港的金融專才!一來普通話更地道,二來與內地聯繫更密更廣,三來中港矛盾激化,企業不願因聘用港員工而蒙不必要的風險,免得失內地客戶。

事實上,過去外資主導香港經濟,投行都是外地專才當道,且壟斷所有融資大刁,但畢竟中、西文化有別,還是要用一定比例的本地人才,港人仍有可為。惟如今港股已是中資股天下,內企本身在財資業務的實力大有進步,自然傾向選用做事作風、溝通方式、背景相似的內地專才全面負責交易,更何況兩地交通便利、通訊設備完善,致使港人優勢驟減。

誠然,港人競爭力褪色不只是人才自身,政府失職令本土發展停滯也有莫大關連!無論對比同是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抑或一河之隔、以「中國硅谷」為發展目標的深圳特區,香港經濟整體競爭力被比下去,缺乏發展機會是未能留住和吸納人才的根源。比如現在各傳統產業與創新科技融合是大勢所趨,偏偏這些年坐享可觀稅收的港府,在投入科研領域方面不成正比,在智能城市、科技研發和人才培訓、電子商貿等配套上,皆未如理想,各項政策落得一團糟!

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人才永遠跟着機會走。港專才要求存,只有捨港外闖,日、台、星等地都在積極招攬,唯獨未見港府着手救亡,一貫離地、叫人自生自滅、愛理不理的傲慢態度。面對競爭日趨激烈,香港陣前缺兵,何以戰?廿一世紀是科技年代,最寶貴的資源正正是「人」。香港既難招才,更加趕才,如此下去,焉能不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