煞停新股痛難免 退款歪風勿再長

美國大選固然是全城熱話,但相信有份抽新股的逾百萬港人,話題離不開「螞蟻」二字!這次內地監管機構突然煞停上市,凸顯出經濟增長雖冠絕全球主要經濟體,但金融業監管仍與先進經濟體有距離。香港更不堪,不少券商在退款一事上竟開了歪風,雖則不收散戶手續費及孖展利息看起來很體貼,惟確實損害了風險承擔的精神,此例一開,增強了日後「輸打贏要」之困,實是悲劇。

今次世紀招股活動被叫停,必然會損及金融市場的聲望,「短痛」是不可免的,但對「長痛」而言,總好過盲目追求股市規模,漠視金融系統風險隱患,隨時損失更大!須知道螞蟻上市的背景時值內地全面開放金融市場,外資持股限制獲全面取消。換言之,他們與任何內地企業合作的空間驟然擴大,外資巨鱷經驗豐富,不排除看到當中存在監管漏洞。

誠然,內地要拖到今時今日才全面開放金融業,正因是金融體系發展未成熟,2015年的A股大冧市就是痛苦經歷。這5年當局雖然極力改革金融監管架構,並加快完善市場基建和法例,金融治理水平得到提升,但遇上世紀疫情,傳統金融業既要負起「讓利」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責,又要面對更大的外來競爭,兩頭兼顧殊不容易。

另一方面,隨着內地5G產業興起,金融與創新科技結合,帶來可觀的發展空間,在當前傳統經濟領域增長疲弱下,金融創新的高增長特色更顯吸引力。巨型金融科企透過「大數據」精準放貸,實不難做到高增長,可背後就存在監管步伐追趕不上的問題,且對於正面對更多外來競爭的傳統金融業而言,金融科企對資金來源起了分流作用,容易產生不公平競爭,使其驟然陷入內外受敵的困局,猶如左手打右手。雖然螞蟻巨額集資能有助推動內地發展新經濟產業,但傳統銀行業可真的會因生意模式突然驟變而陷入系統性風險,屆時所失的必然多於新股集資額!足見今次內地監管機構的決定實屬艱難,要平衡得失殊非易事。

中港兩地失去今年最大型新股,股市市值增長必未及預期,引入更多外資來華加快推動經濟復甦的如意算盤亦受阻,連帶推進建設中港「納斯達克市場」的目標恐怕也需延後至少半年,損失確實不菲。之不過,相比他日「大得不能倒」的問題被引爆而危及金融系統穩定,或許「短痛」是少不免的。然而,更可怕的是本地金融機構開了退款「壞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