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戰醉意不在酒 科技經濟爭霸權

美國總統特朗普掀起以美國為核心的貿易戰,有指是為中期選舉鋪路,惟貿易戰是損人不利己,難以說服選民。不過,項莊舞劍,其真正目的是要在未來以創新科技為主導的新經濟中,先下手為強保住霸主地位,寧可冒天下大不韙,亦要與全球為敵,故由此引發的反彈必大,變數亦多,如意算盤未必打得響!

今次美國宣稱提出貿易制裁的理由之一,是長期在貿易上受到不公平待遇。不過,過去廿年,美國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GDP)維持相等於全球的五倍水平,說明美國乃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自由貿易的受益者,而非受害者。那又為何要冒着損害美國經濟和消費者利益,仍要硬生事端?

倘看看過去十年量寬,美國經濟主要靠消費驅動,家庭債務總額及政府財赤都不斷攀升,惟美國GDP總量佔全球的比重,卻由三十年前逾四成水平,逐步降至去年只有兩成多,顯見其於全球經濟的影響力大不如前。美元雖仍為全球主要貨幣,但相比之下,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並持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美國表現明顯失色,深感受到威脅。

在此背景之下,美國以貿易戰作幌子,背後是為着爭奪新經濟霸權而來的一場科技戰,要在創新科技發展上絆倒對手,千方百計保住霸主地位。這一點,普通百姓可能不以為然,但在傳統經濟失速,創新科技的能力將主宰未來之下,從國家戰略層面看,卻關乎國之興衰。以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物聯網、自駕車及下一代流動通訊技術5G為例,估計十年後將產生逾十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值,乃中美必爭之地,而今年正正是商業化前的關鍵一年。

十多年來,中國積極透過與海外合作和直接併購,重點投資包括訊息、軟件等高科技產業;一四年開始成立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完成投資逾千億元後,今年再募集逾千億元,其發展勢頭足令美國感到不安。故繼阻止博通收購高通,以及叫停中資背景私募基金收購美國晶片商,「301調查」更直指中國侵犯其知識產權,並重手制裁中國的電訊設備商,拒絕中國流動服務商進入美國市場,總之是要對中國製造業進行全方位制裁,打擊「中國製造2025」目標,以圖拖慢甚至拖垮中國在核心科技方面的發展。

可以預期,美國為達目的,會不斷將制裁中國貿易的行動升級,貿戰持續多久難料,對全球經濟的實質影響可謂無邊無際。說到底,不能共榮而只能獨霸的心魔不除,世界就難有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