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互通須實惠 風險管控要到位

港交所籌備新的三年戰略計劃,重點是繼續深化中港互聯互通發展。回顧滬港通開通後,港股加速A股化,經歷罕見的大起大落市況,本港受惠互聯互通未如想像般大,現時中港股市危機未除,面對兩地金融市場進一步融合的所謂「一體化」,發展步伐更應三思後行,中港監管機構首要工作是加強監管合作,避免市場再度出現惡化失控狀態。

港交所在今年底完結的三年計劃中,成功開通滬港通,象徵着A股市場正式與世界接軌,無論資金與股票都可以透過香港平台實現互聯互通,內地投資者走出去,亦把海外投資者引進來,有利A股市場化和提高監管水平,滬港通雖成功落實,不過市場上懷疑互聯互通發展的聲音卻不絕於耳,例如加劇股市波動,出現所謂「港股A股化」情況。

港股受到北水帶動變得較更波動,市況大升大跌走勢嚇怕不少投資者,今年以來A股市場出現不合理亢奮,加上融資融券刺激下累積巨大泡沫,最終難逃爆破大跌,中央暴力救市令港股淪為中外資金「提款機」,內地推出包括限制股指期貨交易等多項扭曲市場的救市措施,短期雖穩定了市況,但長遠卻埋下更深危機。

中國深化改革要開放資本帳和人民幣國際化,歐美各國都希望與內地股市聯通,中英兩國政府早前表示支持上交所和倫交所就互聯互通開展可行性研究。港交所新戰略計劃中的兩地聯通面對愈來愈多的競爭,但考慮本港金融市場未來發展的同時,港交所作為監管機構亦須提高警惕,小心處理在互聯互通下,帶來包括資金及兩地上市公司監管等不同的新挑戰,雖然深港通「意外」延遲開車,但在深港兩地有關貨幣、系統及法律差異等未協調妥當時,實不宜草率地推出。

中港兩地加強互聯互通是大勢所趨,港交所面對內地投資者不斷增加對外投資,在新的戰略計劃必須提供更多投資產品才能滿足需求,但互聯互通不應該只着眼於短期利益,最終目的應是令香港作為中國客戶走向世界,以及國際客戶進入中國的首選地,若站在更高層次的願景,是希望借此提升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吸引更廣泛投資者來港投資。

港交所在開拓投資產品的同時,最重要是做好風險管理、市場機制的把關工作,在投資者教育方面亦要加強力度,才可以成功促進兩地股市在互聯互通下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