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風險未去 退市寧遲莫早

儘管美國次季GDP增長百分之一點七遠勝預期,可是美聯儲會後聲明只用「適度」來形容經濟擴張步伐,加上憂慮通縮和按揭息率上升所帶來之影響,使華爾街隨即猜測退市時間表需要延遲,從美聯儲會後聲明字裏行間可見,退市將是寧遲莫早。

自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六月以失業率指標制訂退市路線圖後,相關揣測無日無之,每個經濟數據都是啟示,伯南克上月在國會作證立場軟化,再而其繼任人選成為焦點,市場對退市更形疑惑。美聯儲會後聲明未有明示或暗示退市,一句買債規模視乎經濟情況「可加可減」已交代一切,華爾街大行形容其為「未揭底牌」,九月前的非農職位將是何時啟動減少買債的關鍵數據,但不少分析員已將時間表延至十二月。

減少買債可以有較大伸縮性,但加息計劃可能顯得遙遙無期,儘管伯南克以百分之六點五的失業率作為加息分界線,惟到時伯南克相信已不在其位。最重要的是,不必再顧慮通脹的壓力,現時憂慮的反而是通縮。美國次季的核心物價指數僅增長百分之○點八,創下三年來的最低升幅。美聯儲聲明特別指出,通脹率若持續低於百分之二,會對經濟前景構成風險。

通縮對經濟的風險從日本的迷失已得到印證,日本不惜瘋狂印鈔意圖擺脫通縮,六月消費物價指數終於轉正。印鈔本可刺激資產價格,然而,美國量化寬鬆(QE)四年,樓市復甦及股市暢旺,消費信心長期居高,通脹依然不起,距離「溫和」的指標甚遠,情況令人憂心。既然QE不會引發通脹,減少買債同理亦未必會進一步壓低物價指數,但加息將可剔除通脹的考慮,一五年是否加息已是後話,亦無謂說得太遠。

QE的成效一直惹起爭議,甚至聯儲局繼任人熱門之一薩默斯亦曾表示質疑,但一旦退市將引發的後遺症無人可預料,最明顯的例子是六月退市路線圖一出,美國國債價格即時大跌,連帶引發按揭息率上升,近期公布的樓市數據亦見反覆。退市因而投鼠忌器,既然美國經濟復甦至今維持向好,上次的形容詞「溫和」也好,今次的「適度」也好,國民和投資者都覺得「收貨」,資金亦持續流入,華府和聯儲局暫不見動機改變此一方程式。

放水和收水本是平常事,原本是利率的工作,現在由名為QE的買債計劃代為之,聯儲局的職責是維持經濟發展平衡,硬說一個具體退市時間表是自尋煩惱,令市場存在不合理的期望。伯南克六月突然拿出退市路線圖,相信只是用心良苦地讓市場先有一個心理準備,其後又復含糊其詞。現下GDP、通脹率和失業率均遠遠未達標,退市是言之尚早,還得看往後的經濟數據再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