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銀資產現危機 金融風險莫輕忽

內地銀行上半年的業績已經全部派發,雖然盈利普遍錄得顯著增長,卻沒有獲得預期的掌聲,投資評級亦未見相應調升,相反,評級機構及基金經理相繼發表不利內銀的言論,認為內銀的盈利能力可能見頂,資產質素亦有轉差迹象,情況值得關注。究竟是評級機構或投資界故意與內銀過不去,抑或是他們嗅到內銀亮麗成績表背後的燒焦味道?

內地銀行上半年的業績驕人,一方面是受惠人民銀行期內持續的加息動作,改善銀行的淨息差水平,另方面亦由於銀行期內的手續費和佣金收入錄得巨大升幅所致。銀行鑑於內地收緊銀根,限制多多,存貸款業務難有大作為,紛紛另闢蹊徑,爭取更多收費和佣金服務的收入。

不過很可惜,隨着全球經濟步入衰退的風險上升,內地面對通脹升溫和經濟動力放緩的雙重打擊,未來幾個季度將處於關鍵時刻。人行收緊貨幣政策的立場,隨時需要因應外圍環境變化而作出調節,銀行承受的政策風險有增無減。

人行在八月底推出新政策,將承兌匯票業務中作為保證金存入銀行的存款,納入存款準備金計算範圍,令內銀在資產負債以外的資金存量大受限制,銀行業日後若想增加貸款資產,必須乖乖地在市場爭取更多存款。人行此舉既有助縮減現時巨大的負利率水平,帶動資金返回傳統的金融體系內,但勢必削弱銀行業原先享有較高的淨息差。

此外,逾期未獲償還貸款增加,對內銀是一枚計時炸彈,隨時令內銀現時看似穩健的財政狀況變得面目全非。從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可見,多家銀行的逾期貸款額正在增加,逾期貸款相比今年初普遍增加超過一成,逾貸總額高達三百七十億元人民幣。鑑於全球經濟愈趨不明朗,加上中國經濟增長動力難免放緩,中小企面對資金緊絀和定單減少的壓力亦會進一步擴大。

值得留意的是,內銀的資產質素已有轉差迹象,四大內銀上半年的資產減值損失,與去年同期比較,升幅達百分之二十三至百分之七十四,有點匪夷所思。部分銀行解釋,資產減值損失大升,主要原因是為有可能出現風險的貸款先作撥備,屬於審慎的風險管理,毋須大驚小怪。

不過內地金融體系透明度不足,一向為人詬病,內銀資產減值損失大增,到底是防患未然,抑或是危機預警,未到問題曝光,可能也無法清楚知曉。內地銀監會有必要加強對內銀貸款質素的監管,釐清銀行與地方融資平台貸款、房地產貸款及基礎建設貸款等幾類最矚目範疇的風險敞口,及早處理,以免問題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