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恐慌蔓延 銀行風險升溫

全球金融市場大動盪,銀行成為狙擊對象,歐洲四國立即宣布禁止沽空金融股。目前人心虛怯均以自保為先,銀行擠提起因多是信心危機,搞不好會弄假成真,歐洲政府現急需挽救市場的信心,否則恐懼一旦蔓延,銀行業的互不信任,將一發不可收拾。

「空軍」被指製造恐慌從中漁利,惟空穴來風未必無因。歐債危機牽連歐洲多間大型銀行,希臘國債需減值,已使持有四百億歐元希臘國債的法國銀行業,蒙受上不菲的損失,風暴已逼近經濟規模大得多的西班牙和意大利,歐洲銀行持有的相關資產將大幅貶值,周中的恐慌只是序幕而已。

去年和今年歐洲已兩度為銀行業進行壓力測試,可惜不慍不火,欲安撫市場,效果卻適得其反。金融海嘯後冰島銀行率先倒閉,小國銀行尚且可撼動金融柱樑,假如法國和西班牙的銀行出事,全球金融業勢必會火燒連環船。近期鄰近希臘的塞浦路斯銀行亦要求援手,塞浦路斯有難,鄰國土耳其也不容安枕,風險一如骨牌不斷倒開去。

○八年金融海嘯的成因,何嘗不是源於一個接一個的謠言,最終拖倒雷曼。歐盟固然知道救人如救己的道理,所以希望救下希臘,打造一道「防火牆」,但法國和德國勢難擔起整個歐洲的擔子,前者的「三A俱樂部」席位自身難保,插手最後可能變為撒手。

銀行業「落雨收遮」司空見慣,當人心惶惶為求自保,市場囤積資金不願拆借,將令融資市場情況雪上加霜。外電報道,有新加坡銀行已削減主要法國銀行信貸額度,其他亞洲銀行亦檢討交易對手風險。歐資銀行在香港借貸市場所佔比重為全亞洲最高,形勢有牽一髮動全身之險,金管局對此要提高警覺。

美國銀行業經過金融海嘯洗禮後,汰弱留強僅剩五家大行,無論規模及實力毋庸置疑,但其中四家均曾於周三暴瀉一成,原因是對前景之疑慮。著名分析員惠特妮形容不少已成為「殭屍銀行」,指需十年時間才能回復正常,次輪量化寬鬆失敗,亦因流動性在銀行囤積如一池死水。

即使財政無虞,惟盈利能力下降,開源無方唯有大舉裁員。據彭博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球銀行已累計裁員近六萬,到年底之前還將有四萬人被炒,最重手的是滙豐控股,但滙控已是全球經營狀況較好的一間,英國五大銀行僅滙控和渣打可保增長,巴克萊盈利倒退,萊斯和蘇皇更要見紅。

各國政府作出多種補救措施,滿以為大患已除,美國銀行業將投資銀行業務分隔,監管法規不斷迫使銀行積存更多緩衝資本,可是仍然未能阻塞漏洞。當市場缺乏信心互相猜疑,信貸違約掉期(CDS)反覆上升,連串債務違約最終會成自我實現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