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中日矛盾在於政府

「九一八」是我的生日。在「九一八事件」的十八年後出生,在歷史上是偶然,對我而言,卻有宿命的意義。

可是,中國人從來都是多民族的。許倬雲教授指出:公元前後二、三百年,估計有數百萬中國人移入日本、九州,創造了彌生文化。九州的日本人與中國東南沿海居民血緣親近,日本文化更主要從唐朝傳入,中日兩個民族有着頗大比例的同文同種。

而唐朝的中國,是以文化區分,而不以種族來作界別,此所以胡化華人、華化胡人,構成了盛唐典範,陳寅恪教授於此有權威性的詮述。故此,我不忘近代史中日矛盾,但這是政治問題、政府問題,不是民族的矛盾,更不能說世仇。否則,我們便是被人利用的義和拳!

九月十八日,我在本欄的文章提出要孤立日本,但原稿亦說:「中日歷史仇恨不應記,有些人甚至追溯明清時期的倭寇,卻不知倭寇只有部分是日本人,而大部分是江浙閩粵沿海人士,主要是針對明清皇朝的海禁。倭寇領袖之一的汪直是江南禮義之鄉徽州商人,鄭成功之父鄭芝龍,也娶日本人,有日本姓。中日民間實在沒有甚麼世仇,歷史矛盾。反而是通婚和各種各類的文化交流、合作緊密。」

可惜,本人的意思卻被誤解了,變成相反的調子。這是不同的看法,卻不是我的認知和立場。解決中日矛盾,只能對日本政府和政治勢力施壓,不能變成了國族仇恨。後者只會破壞中國當前的民族、文化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