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自強必於當下

中央領導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未來一年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包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如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訊息網絡和高端製造產業等,用以搶佔經濟科技制高點。

學者謂,中央領導人對內地經濟結構的重新調度適合現時國情。近年「三股勢力」在國內外竄擾不斷,加上外國反對勢力推波助瀾,甚或以行動威脅中國的領土完整和安全,中國有必要自強,自強則在於加強開發本土經濟及推動科研,減少依賴外國。

但是,環顧我國無論是航天科技、軍事設備、工業生產還是訊息化設備,不少器械原材料都是從外國進口;況且,人家生產了先進設備,才把落後或已退役的賣給我們,這樣,中國很難追上人家的發展步伐。

內地學者批評,中國GDP結構有的只是廉價勞工、出口衣履、房地產和股市等,內涵不夠實在,且欠缺國防轉換能力。看看十八世紀的清朝,GDP佔世界總份額三分之一,當時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只不過佔百分之五,但清朝對英國戰爭卻是接連失利,原因是清朝的GDP是農業社會貢獻而來的,跟軍力的關係說不得準;中日甲午戰爭,清朝也是在GDP比日本高九倍之下落敗。

可見GDP再高,也敵不過船堅炮利,國家富而不強,又如何在崛起之時不懼人家壓制?改變經濟結構,國家自強必於當下;改變重視紙上富貴的習慣,中國人絕不能窮得只剩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