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香港重振

香港可以怎樣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香港已沒有製造業,也沒有跨境大型的物流公司可作一帶一路的物流。香港的集裝箱碼頭沒有鐵路連接,單靠貨車運送進出口貨物都不方便、成本高昂。此所以深圳發展鐵路連接便取代香港港口的功能。香港港口落得只有低附加值的轉運作用,且實際上沒有使用香港設施。空運還可以,但正面對廣州、深圳的威脅。機場以外的物流配套設施缺乏,早晚可被珠三角機場替代。香港更且因受國泰壟斷,缺少開發意志。一帶一路城市的航線稀少,遠不及廣州等的進取。當傳統的航線飽和,競爭劇烈,香港空運便無擴展的餘地,甚且會在競爭中落敗。

從實體經濟來看,香港似無條件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分享成果。缺乏本地條件,但與珠三角合作,卻可借助當地的優勢。不過,港商已從珠三角撤退,需要新一輩的港商進入當地經濟,擴大投資範圍。

一是提升製造業加工的技術水平,轉向科技為主。二是參與跨境物流業務,包括電商的物流。三是開發進口業務,供應當地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這都是隨着珠三角的經濟轉型而轉型,有了實體經濟的基礎,香港才可以與一帶一路國家連接。

一方面開拓珠三角生產的出口,包括利用日益發展的中歐、中亞火車貨運班列的多式聯運。另方面,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生產,尤其是農副特產,運回在珠三角和港澳銷售,增加消費者更多更好的選擇。

珠三角參與一帶一路發展比中西部城市以至長三角都落後,但條件豐厚,大有趕上機會。港人參與,當地競爭有限,正好借勢建立先發優勢。借在珠三角的人脈市場認識和本身國際識見、關係,可再創港商的另一輪輝煌事業。

在實體經濟的基礎上,香港便可拓展與一帶一路國家的金融合作,特別是開發人民幣業務,引進內地有關企業在港服務實體經濟,避開過度投機取巧的股票為主的金融。保險、再保險、債券、銀團貸款、信貸、租賃,均可給一帶一路中的中外企業提供服務。在中央政府支持下,發展空間巨大。

在金融以外,還有教育、諮詢、醫療等各種知識密集的產業可以發展。香港大可朝着倫敦的金融與知識產業發展模式進軍,依傍着內地巨大的政經力量,一帶一路建設的巨大潛力,香港便不會衰落,反而可以進一步超越倫敦、紐約,為中國的復興創下大的功業。

事在人為,但香港要徹底洗心革面,改頭換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