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中美鬥法 中歐攜手

新一年來臨,世界經貿形勢將迎來大變局。中國日前與歐洲主要國家、歐盟委員會及歐洲理事會達成中歐投資協定,消息在2020年即將結束時傳來,為這個談判了7年的協定畫上完美句號。協定無疑開啟2021年的國際經貿新局面,也為即將換屆的美國政府新班子帶來一個新思維,中國外交圈形容,美國新政府必須好好「掂量、掂量」,在國際政治與國際經貿形勢大不同之後,審慎下中美關係這盤棋。

中歐投資協定獲歐洲27個成員國一致同意締結,象徵歐盟範圍內約5億人口的市場,以及歐洲的高科技產品均會向中國開放。這是中國又一次敲開重量級的市場及供應商大門,但絕不是最大且最重要的大門。

就在一個多月前,中國剛與亞太14個國家結束長達8年的談判,簽訂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與擁有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的國家敲定了特惠經貿安排。如今再拿下歐洲這個市場,那麼中國貨將在歐洲、亞洲大部分國家暢通無阻,即使中美經貿還要陷入苦戰,中國面對的市場壓力亦小多了。相反,局勢逆轉,美國要沉思了!

正如歐盟委員會主席萊恩指出,有了這個協定,歐盟便擁有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彼此可以在互惠、公平競爭等環境下互通貿易。也就是說,歐洲國家的相關行業以後准入中國的門檻大大降低。

簡單舉個例子,據說中國開放的其中一個產業是電動車,近年歐洲各大車廠在環保車、電動車方面作出不少投資,但過去電動車進入中國的要求很辣,未來,歐洲電動車可更容易進入中國市場,誰會受害呢?中國的汽車生產巨企面臨挑戰,哭得更大聲的恐怕是美國著名電動車公司特斯拉吧,因為中國人的高價電動車選擇多了,特斯拉便失去優勢。中國對歐洲開放的行業愈多,美國受傷愈大,即將上任的拜登要接燙手山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