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有理:不宜樂觀也不必悲觀

最近日本和英國的經濟智庫發表報告,預測中國GDP將於2028年超越美國,比原先預測提前5年。這當然不是沒有根據,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本來就明顯高於美國,加上世紀疫症影響,雙方差距進一步縮窄,中國GDP提前超越美國是大概率的事。

有人也許會說,最近美國股市屢創新高,不是意味着未來經濟將會強勁反彈嗎?實際上,美股升勢只是因為聯儲局狂印鈔票而催谷出來的金融泡沫,根本無法反映實體經濟表現。相反,一旦泡沫爆破,隨時引發另一場金融危機,美國乃至歐洲的復甦將更加遙遙無期。日前美國有份報告顯示,自疫情爆發以來,美國億萬富豪的財富合共暴增逾1萬億美元,比特朗普剛簽署的9,000億美元紓困方案還要多,可見股市上升主要作用就是加劇貧富懸殊,與實體經濟完全無關。

當然,中國GDP提前超越美國並不能說明甚麼問題,充其量只有象徵意義,而沒有太多實際意義,畢竟中國人均GDP還遠遠低於美國。更何況,中國人口多、底子薄、資源少、發展不平衡、創新能力不足,種種問題都制約中國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創新能力不足,更成致命弱點,美國也正是針對這些弱點不斷出招,打壓華為、晶片斷供、制裁科企等等,千方百計阻止中國崛起。所以,中國要成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強國,首先必須解決「卡脖子」問題,只有實現自給自足,可持續發展,GDP超越美國才有意義。內地將明年經濟工作重點放在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成效如何不妨拭目以待。

還是那句老話,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過去中國在一無所有的基礎上尚且能研製出兩彈一星,今天更沒有理由被小小晶片難倒。面對經濟規模不斷壯大,中國人不宜盲目樂觀;而面對美國不停打壓,中國人也不必過分悲觀。一切以平常心對待,腳踏實地,穩步向前,方能走得長遠。